第41章 怒斩金使(第3页)

 说完后,他径首伏地,肩头不住颤动,哭得是梨花带雨,声情并茂。 

 紧随其后,数位官员亦是哭声震天,陈述城中惨状,反复强调南迁之要,议和之急。 

 或言国库空虚,军饷不济; 

 或曰百姓离心离德,民心涣散; 

 更有甚者,连翰林学士这等清流,亦开口“保祖宗基业,为大宋留下火种”云云。 

 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则字字皆是“保命要紧”的潜台词。 

 殿内哭声、求情声、磕头声不断,整个大殿仿佛变成了巨大的哀悼场所。 

 许多官员甚至撕扯发髻,捶胸顿足,演技在线,将那份“忠心”与“悲痛”演绎得淋漓尽致。 

 他们轮番上阵,语气之悲怆,情感之真挚,仿佛下一刻便要为国捐躯,只为劝动天子回心转意。 

 这是他们精心策划的“死谏”,目的是用道德和性命来强迫崇祯皇帝妥协。 

 然而,崇祯自始至终未发一言。 

 他只是看着这些跪在地上、流着眼泪的官员们,眼中没有丝毫被感动,反而透露出一种看透一切的讽刺。 

 这等场面,崇祯见得多了,甚至可以说,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。 

 大明朝那会儿,动辄几百上千人跪在宫外“死谏”,规模和“真诚度”,可比眼前这些小打小闹要大得多。 

 这些人哭得再逼真,演得再深情,无非是为了保住他们自身的性命与家财,为了将大宋拖入议和的境地,从而给自己捞取好处罢了。 

 至于那所谓的“宗庙社稷”和“亿万百姓”,不过是他们用来包装自己私欲的漂亮话。 

 殿中哭声渐渐微弱,群臣皆屏息以待,期盼着天子的回应。 

 良久,就在这死一般的沉寂中,崇祯终于动了。 

 他慢慢站起来,居高临下地看着殿内所有跪着的文官。 

 “你们嘴上说为了国家,为了百姓,却只知道哭闹,空谈理论!” 

 崇祯冷冷道:“既然各位爱卿如此关心国家和百姓,那朕就给你们一个机会,一个真正为大宋尽忠的机会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