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裹挟南下(第2页)

 紧随其后的,便是那些富甲一方的商贾之家。 

 这些人深谙世故,见官员们纷纷出逃,便也急忙打点行囊。 

 许多人甚至来不及变卖房产田地,只将细软金银携裹上车,便匆匆离去。 

 昔日繁华的街市,充斥着急促的脚步声和车马辘辘之声,尽显末日之景象。 

 至于那些普通的东京百姓,可就没这般“消息灵通”了。 

 他们终日劳作,对朝中大事知之甚少,更不明白眼前这番骚乱意味着什么。′如~雯_徃^ /首¢发? 

 只看到官员富商们匆忙离去,以为只是寻常的搬家或是避难。 

 却不知,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,很快就要被彻底抛弃了。 

 皇宫深处的文德殿,崇祯被软禁于此。 

 如今他被废去帝号,囚禁宫中,要问他慌不慌? 

 那肯定是慌的,毕竟谁也不想从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。 

 可崇祯这人,心志不寻常,他深知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道理,从来没有绝望过。 

 他素来喜读史书,尤其对历代君王失位后又能复辟的例子,那是了然于胸。 

 大明朝那位英宗皇帝朱祁镇的故事,更是崇祯熟稔于心的“励志范本”。 

 想当年,英宗在土木堡那场大灾难中被俘,回京后竟被幽禁在南宫八年之久,受尽屈辱。 

 可最终呢?人家硬是凭着一股韧劲儿,在关键时刻“夺门而出”,重登大宝! 

 历史不就是用来给后人提供经验,指引迷津的吗? 

 崇祯作为英宗的嫡系后人,更能从中汲取智慧。 

 他心里盘算着:“英宗当年孤身一人,尚能在绝境中翻盘,朕如今手握东京城外十几万勤王大军,更有众多武将死心塌地地支持,难道还不如他英宗吗?” 

 崇祯越想越觉得自己大有可为,复位雄心越发强劲。 

 是以,早在政变发生之日,崇祯便己在心中做好了复位的准备,暗中盘算着如何夺门而归。 

 他给自己定下了策略:眼下最紧要的,便是以不变应万变,不闹腾,不激怒那些得势的小人,先保住这条性命。 

 然后,就静待时机。 

 一旦号令发出,外面那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自会拥护他,重新登上帝位。 

 崇祯最大的底牌,便是东京城外那支对他忠心不二的十几万大军。 

 再者,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,这“大义”之名,旁人也无法轻易剥夺。 

 只要有机会,他复位的可能性便依然存在。 

 所以,他必须沉住气,耐心地等待。 

 至于太上皇那边,崇祯心里也清楚得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