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裹挟南下(第3页)

 赵佶身边多是些文官,那些笔杆子们,除了耍弄权谋,哪有什么真本事? 

 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,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? 

 正当崇祯在文德殿内运筹帷幄之际,殿门忽被推开,诨王赵楷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。 

 赵楷此刻可谓是春风得意,走路都带风。 

 他一开口,便带着几分小人得志的做派,向崇祯“宣告”道:“皇兄啊,告诉你个天大的好消息!臣弟如今己是代理监国了,离那太子之位,不过半步之遥耳!” 

 赵佶复位后之所以没有立赵楷为太子,是因为大宋现在有太子。 

 如今的太子赵谌,是宋钦宗之子,也就是崇祯的便宜儿子,朱皇后所出,年方十岁。 

 太子不曾失德,也无甚过错,即便太上皇复位,也不能轻易废掉他。 

 不过嘛,废掉太子那是迟早的事,总得走个流程不是? 

 赵楷也乐意多等几天,不急不躁。 

 “皇兄,咱们争了十几年,这江山最终还是落到我手里了!” 

 赵楷哈哈一笑,又换了一副颐指气使的语气,对崇祯道:“行了,别在这儿杵着了,赶紧收拾收拾吧,我们要迁都了!父皇有旨,宋金议和,全员南迁!” 

 “议和?南迁?” 

 崇祯再也按捺不住了,猛地站起身,怒目圆睁,指着赵楷的鼻子,厉声斥责道:“你们这等蠹政误国之徒、朋比为奸之辈!金人一句虚言,尔等便弃宗庙社稷于不顾,要远遁南方! 

 “有本事你们自己走!他日被金人擒获,休怪朕今日未曾警示!” 

 赵楷被崇祯骂得狗血淋头,那张脸上青一阵白一阵,气得浑身发抖。 

 但他可不敢与崇祯首接动手,只得向一旁的范琼使了个眼色。 

 范琼会意,立刻上前,命侍卫们不由分说,强行将崇祯“请”上了一辆马车。 

 太上皇赵佶,这位大艺术家皇帝,虽然在国家大事上糊涂得一塌糊涂,但在涉及自身权力稳固的小事上,却并不傻。 

 他早就想到了一个问题:赵桓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,在军中、在民间,威望远胜于他这个早己退位的太上皇。 

 如果把他一个人留在这座拥有十万大军的坚城里,自己带着朝臣跑了。 

 万一这小子缓过劲来,登高一呼,再次复位,到时候谁才是皇帝,还真不好说。 

 他绝不能留下这个最大的政治隐患。 

 于是,赵佶派老三赵楷,强行将崇祯给带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