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任命丞相(第3页)

 李若水深刻认识到,一味空谈儒雅,而无铁血武备,何以保家卫国? 

 那种文人清高的傲骨,被残酷的现实撕得粉碎。 

 如今的他,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内敛,也少了当初的迂腐。 

 李若水颤声出列:“臣李若水,谢陛下隆恩!臣知罪!往日之过,臣定当痛改前非,为陛下效犬马之劳!” 

 他明白,官家这是在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,同时也是在向天下文人展示,即便是曾忤逆过圣意者,只要真心悔过,亦可重用。 

 礼部掌管国家礼仪、科举、外交,在战时,尤其需要灵活变通,而非固守旧制。 

 “户部尚书,吕颐浩!”崇祯继续宣布。 

 吕颐浩,曾任河北都转运使,靖康之变中参与勤王,对钱粮调度、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。 

 在金军压境之时,户部职能从日常赋税转向战时军需筹集,加征赋税、摊派粮草,甚至变卖官产皇室私产以充军饷。 

 “臣吕颐浩,领旨!” 

 “兵部尚书,张叔夜!” 

 张叔夜,这位在崇祯帝南渡初期便鼎力支持的旧臣,其功劳自不必说。 

 他长期在军中,对军事行政、武官任免了如指掌。 

 兵部虽无实际兵权,但在崇祯推行强军政策的背景下,其协调军队编制、武官考核、军备制造等职能将大大强化。 

 张叔夜昂首挺胸,目光炯炯有神:“臣张叔夜,肝脑涂地,亦不负陛下所托!” 

 他深信,在陛下的领导下,大宋的武备定能重振。 

 “工部尚书,赵鼎!” 

 赵鼎,靖康年间任开封府士曹参军,能力不俗。 

 历史上,他在宋廷南渡后,逐步升迁,后于绍兴年间拜相,成为南宋初年“主战派”重臣,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 

 崇祯看重的正是赵鼎的主战立场和务实能力。 

 工部掌管全国工程建设与物资制造,在战时,其核心职能转向城防与军需制造,需要一个既懂技术又坚决主战的人来领导。 

 赵鼎身躯微震,没想到陛下会如此器重自己,当即叩首:“臣赵鼎,愿为陛下效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