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废路设省

 最后,崇祯的目光落在一人身上:“刑部尚书,朱胜非!” 

 朱胜非,这位在靖康元年任东道副总管,参加过勤王。^z¨h¢a*o_h/a\o~z^h^a~n,.?c¢o-m- 

 历史上,他不仅精通法理,更在危急关头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。 

 刑部掌管司法刑狱,在革新变法时期,必然会面临各种阻力与反弹,需要一位既有原则又懂权变的官员。 

 朱胜非出列,神色复杂地领命:“臣朱胜非,遵旨。” 

 六部尚书任命完毕,殿中群臣再次感受到崇祯帝雷厉风行的作风。 

 他不仅革除冗官,精简中枢,更首接提升了六部的地位和权责,使其真正成为国家行政的支柱。 

 崇祯扫视殿中,沉声道:“此次改革,不仅是机构的精简,更是职能的重塑!吏部当公正无私,考核官员,务求实效;户部当开源节流,充裕国库,保障军需民用;礼部当重塑纲常,亦能灵活周旋于邦交之间;兵部当强化军政,为枢密院提供有力支持;工部当厉行节俭,高效营建,保障军备;刑部当严明法纪,为改革保驾护航!” 

 他顿了顿,语气变得冷酷而决绝:“朕不求‘循资而进’的墨守成规,只求‘特旨除授’的雷厉风行!若有阻碍变法者,朕绝不姑息,即便是台谏言官,若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胡乱论奏,亦不饶恕!” 

 “朕要让大宋的官僚体系,从臃肿低效的泥沼中抽身而出,变得如臂使指,令行禁止!” 

 李纲、孙傅两位丞相,以及新任六部尚书,皆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,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。,飕¨搜*小-税?徃_ .罪¢歆.漳-截-庚?芯~快+ 

 在这样一位铁腕君主的领导下,大宋的未来,或许真能挣脱靖康之耻的阴影,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。 

 他们以为这就完了。 

 其实还没有。 

 朝廷中枢的雷霆改制,仅仅是崇祯帝“刮骨疗毒”的第一步,地方也要跟着变。 

 其实地方才是最乱的,也是大宋冗官之弊、效率低下、民怨沸腾的症结所在。 

 宋朝地方行政分为路、州、县三级,承袭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,极力奉行“分化事权”“互相牵制”的原则。 

 导致地方官员数量激增,监司冗余,层级复杂,职权交叉,最终却养成了比中央更为臃肿混乱的官僚体系。 

 崇祯帝在紫宸殿内,向臣工们细数地方的乱象: 

 “诸卿可知,我大宋地方最上层的‘路’,竟是‘西司并立’?经略安抚司掌军事,转运司掌财政,提点刑狱司掌司法,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仓储。西司互不统属,均首接对朝廷负责!彼此牵制有余,协作不足,无人能总揽大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