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君臣相别(第2页)
“李卿,朕知你此去,是为大宋谋生路,是为百姓探实情,然汝乃国之柱石,万不可轻忽自身。”
崇祯紧紧握住李纲的手,轻声叮嘱道,眼神中己褪去了皇帝的威严,取而代之的是对一位忠臣兼长者的深切关怀。
李纲听着官家真切的关怀,心中波澜起伏。
他能感受到这位年轻帝王对自己的信任与爱护,那份不加掩饰的担忧,让他疲惫的身心涌上一股暖流。\鸿?特?晓·税?枉\ ·埂¨歆¢最?全`
“陛下隆恩,臣万死难报!”
李纲再次躬身,声音有些哽咽:“臣必不负陛下所托,定当尽力而为,此行若能为陛下,为大宋,谋得一线生机,臣虽万死,亦可瞑目!”
“说什么死不死的!”
崇祯佯怒,扶住他的手臂:“朕还要李卿回来,与朕一同见证我大宋中兴之日!”
“此番行程,朕己命张兵部派精锐暗中护送,你万万不可逞强,凡事量力而行,保住有用之身,才是最大的忠诚!”
李纲心头一暖,知道这是官家对他的爱护。
他抬起头,看向年轻的帝王,眼中充满了期望和信赖:“臣谨记陛下教诲,陛下也当保重龙体,朝政艰辛,万民所系,臣去也!”
说罢,一躬到底,再次向崇祯和百官行礼,随后在仆人的搀扶下依然进入马车,不再回头,一路向北,没入渐浓的晨雾之中。
崇祯站在城门楼下,望着李纲远去的背影,久久不语。
这一去,凶险万分。
但他也坚信,有李纲这般忠勇无畏的臣子,大宋的中兴之路,便有了最坚实的臂膀。
两河之地,这片充满苦难与鲜血的土地,终将迎来希望的曙光。
而这场以丞相之身亲赴前线的壮举,也必将载入大宋史册,成为千古佳话!
.....
清冷的晨雾渐渐散去,金陵城门前的百官也己陆续散去。
崇祯帝在众人的簇拥下,登上銮驾回宫。
车轮滚滚,碾过青石板路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銮驾旁,一名身形魁梧、面容刚毅的青年将领策马紧随,身着精致铠甲,手按腰间佩剑,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西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