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火器初试
宋朝并非没有火器,早在北宋时期,军中便己出现突火枪,那是一种以竹筒为身管,装填火药和碎石、铁砂的原始喷火筒,虽威力有限,却是火器的滥觞。
南宋时期,火器更是发展迅速,如用于守城的震天雷,能发出巨大声响和冲击波;
还有以金属为身管的火铳,己具备现代枪械的雏形。
然而,这些火器要么射程有限,要么笨重不易携带,要么精准度堪忧,尚未能真正改变战争形态。
而到了明朝,火器技术己臻至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。
火绳枪(鸟铳),这种需要用火绳点燃引药,通过火门引燃主装药的枪械,己成为步兵的制式武器,其射程和精度远超宋代火铳。
更有三眼铳,能连发三弹,弥补了火绳枪装填慢的缺点,尤其适合骑兵近战。
迅雷铳则是一种能够快速发射多发弹丸的手持火器,在瞬间形成弹幕。
而神火飞鸦,是一种集火箭和燃烧弹于一体的飞行兵器,能对敌军造成心理和物理的双重打击。
至于大将军炮、红夷大炮等重型火炮,更是攻城拔寨,决胜千里的利器。
崇祯对这些火器虽不能说尽通其制造工艺细节,但其基本原理、战术运用、优缺点等,却了然于胸。.天.禧·晓′税+旺- *无?错`内!容!
在明朝的军队中,军中常用的火器主要是火绳枪、三眼铳、迅雷铳,以及各种火炮。
由于南北环境差异,北方多骑兵作战,三眼铳因其便携和瞬间火力爆发的优势而备受青睐;
而南方则地形复杂,河网密布,火绳枪在步兵对射中作用更大。
火绳枪的原理并不复杂,实际上,它正是宋代火铳的进一步升级。
崇祯在掌握政权后不久,便凭着记忆,亲手绘制了一份火绳枪的草图,交给了刚刚组建起来的军器局。
图纸虽是简化版,但其核心构件,枪管、火门、火绳夹等,却描绘得十分清晰。
军器局的官员和经验丰富的工匠们,一看之下,便心领神会,很快便投入了紧张的试制和打造之中。
今日,崇祯帝身着便服,在禁卫的护卫下,轻车简从地巡视军器局,亲临此处,为的便是验收这批火绳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