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避他锋芒?龙纛前压,天子亲征东方笑笑生
第134章 弹劾丞相(第3页)
此番言论一出,朝堂上气氛凝重到了极点。
张浚的弹劾,有理有据,言辞犀利,首指要害。
那些原本站在李纲一方的官员,此刻也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
“臣附议!”
“臣也附议!”
中书省参知政事汪伯彦、户部右侍郎黄潜善二人大声附和,要弹劾李纲。
崇祯皇帝端坐龙椅,冷眼旁观着朝堂上的喧嚣。
汪伯彦与黄潜善,这两人在南宋历史上可是臭名昭著的主和派代表。
汪伯彦曾是秦桧的老师,历史上正是此人一路护送赵构南逃,最终因“从龙之功”而成为宰相。
黄潜善也一样,在史书中,他极力怂恿赵构偏安江南,向金乞和,对南宋的偏安政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崇祯心中清楚得很,自从自己登基以来,力主抗金,斩杀了大批投降派官员,震慑得朝中再无人敢轻易提及议和之事。
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个老狐狸,深谙趋利避害之道,哪里还敢顶着圣意,公然提出求和?
因此,他们采取了迂回战术,借机攻击李纲的政治与军事能力,以期将其从丞相之位上拉下来,进而左右朝局。
他们选择的马前卒,正是年轻的殿中侍御史张浚。
崇祯皇帝的目光落在张浚身上。
这个年轻的御史,不过三十岁上下,却己在朝堂上锋芒毕露。
崇祯心中不禁感慨,历史上的张浚,可是南宋的名臣,未来的抗金主将,怎么此刻却与这群主和派混在一起,充当攻击李纲的急先锋?
殊不知,张浚原本只是太常寺主簿,前不久因得到汪伯彦和黄潜善的赏识,被迅速擢升为殿中侍御史,正是他们用来专门攻击李纲的一把利刃。
毕竟,一旦丞相受到御史台的弹劾,无论虚实,为了“以证清白”,常常需要主动请辞。
黄潜善和汪伯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,想要逼李纲下台。
崇祯没有说话,继而看向李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