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弹劾丞相(第2页)
这封奏章犹如捅破了一层窗户纸,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在此之前,碍于崇祯皇帝对李纲的信任与支持,以及李纲在国难当头时表现出的坚定与强硬,那些反对李纲的大臣们虽心怀不满,却不敢轻易出头。/珊¢叶/屋- ~免\沸_跃/毒/
如今,有了李孝忠这个“小卒”打头阵,平日里对李纲心怀芥蒂的官员们,仿佛找到了宣泄口,立刻群起而攻之。
朝会上,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案。
其中声势最甚的,便是中书省参知政事汪伯彦、户部右侍郎黄潜善,以及殿中侍御史张浚等人。
“陛下!”
殿中侍御史张浚踏出班列,语带悲愤:“臣殿中侍御史张浚有本奏!臣闻社稷安危,系于宰辅之贤愚,然臣等痛心疾首,河北真定之战,兵败如山倒,三万精锐将士,转瞬间付诸一炬!杜充叛逆,献城投敌,此等奇耻大辱,实乃我大宋南迁以来未有之败!国耻未雪,何以立足于世?!”
张浚慷慨陈词,目光首指李纲:“追溯其因,臣以为,皆因左丞相李纲,刚愎自用,独断专行,将朝廷重托置若罔闻,将将士性命视若草芥!”
他声色俱厉,继续控诉李纲罪状:
“其一,李相国不察敌我虚实,妄动刀兵。在筹备北伐之初,便有诸多将领、地方官吏屡屡上奏,言及金兵之狡诈,我宋军之疲敝,皆劝其稳扎稳打,徐图进取。然李相国皆置若罔闻,一意孤行,强行推动东路大军冒进!”
“其二,用人不当,识人不明!杜充其人,素来贪功诿过,胸无大志,岂可委以东路大军主帅之重任?!”
“事实证明,李相国选任不慎,终酿全军覆没、主帅投敌之惨剧!臣敢问李相国,用此等不忠不义、贪生怕死之辈,是何居心?!是何居心?!”
张浚声如重锤,首击李纲本人,最后总结道:“杜充叛逆之罪固然万死难辞,然李相国用人不当,指挥失误之责,尤为重大!若不问责,何以安军心,何以正国法?!
“臣恳请陛下,罢免李纲左丞相一职,查其失职之罪,以正朝纲,以慰民心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