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文官弹劾

 南京金陵府。·优,品,小`说?徃· +哽·新_醉/全¨ 

 氛围紧张忙碌。 

 前线战事连连,北方的狼烟似乎己经飘到了金陵城的上空。 

 枢密院上下,忙得不可开交。 

 堆积如山的军报、粮草调拨的文书、将领任免的旨意,让每一个人都神经紧绷,连轴转个不停。 

 锦衣卫的情报更是几乎一天两件,不断从前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来。 

 每一次急报的抵达,都牵动着整个朝堂的心弦。 

 崇祯皇帝此刻在乾清宫内亦是坐立不安。 

 面前的舆图上插满了各色小旗,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宋金两军的动向。 

 他心系前线,日夜难安,时而起身踱步,时而驻足沉思,紧张地等待着一份份战报,等待着决定大宋命运的消息。 

 “报!滑州大捷!” 

 内侍省总管康履跌跌撞撞的跑进来,手捧捷报。 

 “官家,滑州大捷!滑州大捷啊!” 

 康履的老脸笑得如同一朵菊花。 

 听到大捷二字,崇祯皇帝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。 

 他“砰”地一声,一掌拍在龙椅扶手上,龙颜大悦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! 

 “好!好一个刘衍,好一个岳飞!好一个王宣!” 

 一眼扫过捷报内容,崇祯皇帝连声赞叹,眼中满是欣慰。 

 岳飞从未让他失望过,从河北真定府的初露锋芒,到如今千里驰援滑州,这位年轻的将领总是能带来惊喜。!微¢趣′暁!说^ ·勉,肺+阅·毒? 

 而刘衍和王宣,这两位名不经传的禁军统制,竟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艺术。 

 崇祯帝心中清楚,这些将领,都是大宋新兴的力量,是值得大力培养的中流砥柱。 

 然而,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。 

 紧接着,河北军节度使王彦的八百里加急奏报,也送到了南京。 

 崇祯皇帝看完奏报,眉头紧皱,在殿内来回踱步:“金军东路人马,竟然转道南下了?!” 

 中路军和西路军的战况,倒让他稍微安心。 

 有岳飞和刘光世这般能征善战的将领对付完颜宗翰,至少也能拖住金军主力,阻止他们长驱首入。 

 但金军东路军,一首是崇祯皇帝这段时间最担心的一支力量。 

 这支人马兵力最多,且有金兀术等金国名将,最重要的是,宋军在山东并无名将! 

 自王彦汇报金兀术有转道南下的迹象后,这几天便一首没有东路军的确切消息,这反而让崇祯帝心中更加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