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6章 燕云十六州(第3页)
宋朝建立后,视燕云为“故土”,多次北伐。
宋太宗赵光义就两次亲征,不过均失败,最终大宋与辽签订《澶渊之盟》,承认辽对燕云的统治,双方以白沟河为界,燕云成为辽宋两国缓冲与对峙前沿。
数年前,金国主动与大宋约定“联合灭辽,金还燕云于宋”。
但金灭辽后毁,转脸攻占燕云。
不久金军南下,靖康之变后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,将其作为女真骑兵南侵的跳板。
有了燕云之地,金军可以长驱首入汴洛,沿太行东麓首逼淮河;
失去燕云之地,南下之路便被封死在山脉的天险之中。
对于大宋来说,收复燕云,不只是“恢复旧土”的口号,而是关乎生存的战略命脉。
这里的山河一旦归宋,便可凭借燕山、太行构筑北防,使战火永远止于边境之外;
反之,则只能困守长江,任北方铁骑随心所欲地踏入平原。
这,就是真定府之捷,在行宫大殿内每个人心中掀起波澜的重要原因。
.....
身为大宋皇帝,崇祯深知燕云十六州之于朝廷,不仅是疆域之争,更是关乎中原王朝正统的大义所在。
那片土地若能收复,将是向天下宣告:大宋不仅能守,还能打回失去的山河,重塑自五代以来屡遭质疑的皇统威信。
燕云,自唐代起便是汉地的心腹之地,北连长城,南接燕赵。
石敬瑭为争夺帝位,向契丹称侄乞兵,割让此地,从此成为中原王朝之耻。
二百余年来,这块土地辗转于辽与金之间,成为牧野与平原交界的屏障,也成为南北分治难以弥合的伤痕。
崇祯心里清楚,若自己能够夺回燕云,便等于把靖康之耻、百年国恨一举雪洗!
北方千万汉人将看到大宋旌旗重新在城头猎猎招展,也会凝聚民心!
金国苦心维系的汉地向心力将会瞬间崩解。
相反,若燕云之地依旧被敌据,那无论大宋再如何苦撑,史家与民心对“正统”的质疑,终将如影随形。
金国甚至敢反称自己是“中原正统”,根源即在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