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朕写的诗不好?

 赵府。¨我-得¨书+城? ′首·发, 

 自从那首《鹧鸪天·观驾还金陵》在金陵城中广为传唱后,李清照的名声更是如日中天,被誉为“大宋第一才女”。 

 她的日常也因此增添了不少“烦恼”。 

 许多文人墨客,或仰慕其才华,或欲借其名声,纷纷托人送来诗稿、拜帖,或是明示暗示地希望能与她切磋诗文,甚至相约雅聚。 

 李清照自然清楚这些人的心思。 

 她虽才华横溢,却也深知自己人妇的身份,尤其丈夫赵明诚虽嗜金石书画如命,为人却颇为古板。 

 李清照素来洁身自好,不愿沾染这些无谓的交际,免生是非。 

 对于那些不请自来的诗稿和邀约,她大多不予理睬,或只作客套的回复,从未主动回应过任何一位“诗友”。 

 这日,李清照正在书房整理丈夫新购得的一批拓片,心中颇有心得。 

 忽有仆妇前来禀报,说是府外有一小厮送来一卷诗稿,点明是“燕云客”赠予易安居士。 

 “燕云客?” 

 李清照黛眉微蹙,接过诗稿。 

 她打开一看,同样是一首《鹧鸪天》。 

 逐句品读,眉头却越皱越紧。 

 这首词……怎么说呢? 

 意境是有的,格局也算宏大,尤其是那些描述北伐胜利、西海升平的句子,颇具气势。_狐/恋,闻_血? ,无?错*内!容/ 

 然而,字里行间却隐约透着一股刻意的“卖弄”之感,词句的锤炼、情感的流露。 

 在李清照看来,都显得有些斧凿痕迹,不够自然浑成。 

 比如“铁马归旌破晓烽”,虽应景,却不如她自己“龙舸摇波破晓风”那般写意灵动。 

 又如“金戈洗尽边尘色,玉帛初回故苑风”,这等对仗,固然工整,却也少了些婉转的韵味,显得过于首白。 

 至于“骚客有心书宋祚,孤臣何敢负初衷”,则更是让李清照感到一阵不适。 

 这“孤臣”二字,隐约透着一股故作深沉的姿态,仿佛在刻意抬高自己的身份,又或是刻意营造一种悲天悯人的形象。 

 在她看来,真正的才情与胸襟,是自然流淌,而非如此这般张扬或矫饰。 

 李清照对这首诗的才华,实在不敢恭维。 

 在她的审美中,诗词之道,当以情韵为上,意蕴深远,词句雅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