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朕写的诗不好?(第2页)

 而这首词,虽然提及了宏大的国家之事,但总觉得少了些诗词本身的灵气和巧妙,更像是一篇华丽的骈文,而非韵味十足的佳作。 

 李清照心中暗自揣摩,只当是金陵城中某个自诩才华横溢的读书人,见她诗名远播,便也想借此机会,故意卖弄一番文采,以期能与她结交。+咸/鱼.看_书, !免¨费`越?黩* 

 轻叹一声,摇了摇头,将素笺随意地卷起,并未多加珍视,也未特意放置于案头细品,而是随手将其放到了一旁,与那些同样未经回应的诗稿堆叠在了一起。 

 这种事情,在她成名之后,己是屡见不鲜,收到的这类“唱和之作”也实在太多了。 

 想来这位“燕云客”,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。 

 作为人妇,李清照深知避嫌的重要性,对这些示好之举,一向是置之不理。 

 无论是附庸风雅者,还是真心仰慕者,她都一视同仁。 

 若一一回应,岂不成了金陵城中风月场上的“交际花”? 

 ...... 

 崇祯帝等了数日,却迟迟不见康履禀报赵府有任何回应。 

 心中不免有些疑惑,这李清照是何等人物,竟连这样一首词都不愿回应? 

 是朕写得不好? 

 还是她太过清高? 

 崇祯并非执着于求得回音,只是这般无声无息,总觉得有些意外。 

 然帝王之尊,也不可能去追问一个小太监关于一首诗的下落,更不会亲自去追究一个才女的回复。 

 很快,随着礼部开始着手准备选妃事宜,以及西夏使臣即将抵达金陵的消息传来,堆积如山的政务再次将崇祯帝淹没。 

 与李清照的诗词唱和,这等短暂的文人雅趣,在崇祯满负荷的帝王生涯中,很快便被更紧迫的国事挤出了记忆。 

 那位才华横溢的“易安居士”,和那个神秘的“燕云客”笔名,也随之被崇祯帝抛诸脑后,暂时淹没在了大宋朝堂的波澜壮阔之中。 

 ..... 

 崇祯三年十一月,隆冬将至。 

 金陵城内己透出几分寒意,虽然尚未降雪,但北风凛冽,街头巷尾的行人皆裹紧了衣衫。 

 在这萧瑟的冬日里,一支由数十骑组成的队伍正缓缓驶来,其旗帜上赫然绣着西夏特有的“白上黑下”图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