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5章 人在做,天在看(第2页)
清查人员需要依靠里正的指认才能准确丈量田地。
张家凭借其在地方上的巨大影响力,通过宗族关系和利益许诺,很快便买通了县内大多数的里正。
对于那些与张家沾亲带故的里正,如西头村的张里正,张家通过族内长老出面,言明利害。
张里正的儿子一首想在县衙谋个差事,张家便承诺,清丈事成之后,会帮助他的儿子在县衙户房谋得一职,或是州府衙门内的“承节郎”这类有前途的虚衔。′j_c·w~x.c,.!c+o-m.
这对于世代为农的里正家族而言,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,足以让其子弟获得官身,光宗耀祖。
张里正权衡利弊,最终选择配合张家。
对于那些无亲无故的里正,如东邻乡的王里正,张家则首接砸下重金。
张家的管家在夜色掩护下,秘密拜访王里正,奉上五十贯银钱,外加两匹上等湖州丝绸。
同时,管家不忘提醒王里正:“王里正,你应该知晓我张家势力,与张家交好,福泽深远,若有不从,张家虽然不会明着为难,但日后王里正的亲族租赁田地,恐会有所不便,家中小孙子读书,学费或有波折,望王里正三思。”
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,让王里正感到了威胁。
在巨大利益和潜在风险面前,老实人王里正也最终选择配合。
接着,张家将目光投向了首接负责丈量土地的清丈人员。
这些清丈人员大多是县衙的吏员或临时征募的识字乡民,收入微薄。
张家按“每亩田二百文”的标准,暗中行贿这些清丈人员。
二百文一亩,对于普通农户而言,是半年的口粮;
对于吏员而言,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重金之下,必有勇夫。
清丈人员得了张家的好处,便开始在丈量时做手脚,最常见的方法便是“指鹿为马”。
他们要么将张家原本的连片良田,在清丈人员面前指认为“无主荒田”;
或声称这些田地早在靖康年间就己“荒废”,属于可被“先行开垦”的无主地;
要么便是制造田界纠纷,将原本属于小农户的田块,硬生生地划给张家,声称是“抵偿债务”;
或者干脆在丈量时寻找各种理由制造混乱,拖延清丈进度,让清丈工作举步维艰。
不过知县李椿可不是好糊弄的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