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4章 圣君贤相(第3页)

 “有个好臣子,当皇帝就是省心啊!”崇祯轻声自语,带着对李纲的由衷赞赏。 

 李纲为他分担了何等巨大的压力。 

 这种得罪天下士绅的事情,若非李纲这般有胆有识、坚毅不拔的宰相,任何人都难以推行。 

 崇祯虽然是皇帝,但也要平衡朝局,不能事事亲自出面。 

 李纲甘冒天下之大不韪,扛起了这面大旗,让他这个皇帝能够从容地在幕后支持,发出决策,而不必首面所有抨击。 

 崇祯是一个擅长文治的皇帝,前世在大明末年,面对内忧外患,疲于奔命,几乎没有机会施展他的治国之才。 

 他所能做的,只是苦苦支撑,修补破败的帝国,最终却仍是徒劳。 

 那时的他,虽然有治理国家的心,却没有治理国家的外部条件。 

 如今穿越到大宋,崇祯力挽狂澜,北伐成功,平息了外患。 

 没有了战争的拖累,崇祯仿佛得到了新生,能够大展拳脚,将自己的治国理念付诸实践。 

 这种“没有战争”的感觉,让他感到无比畅快,很喜欢这种能够专注于国家治理、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的日子。 

 要治理好一个国家,除了武功,更重要的是文治。 

 而文治的核心,在于选贤任能,在于制度建设。 

 崇祯清查土地,是为了均贫富,稳固民心; 

 改革选妃,是为了打破门阀垄断,提倡品德。 

 他知人善任,将李纲这般忠臣推到前台,将李椿这般有才干的年轻人提拔重用。 

 历朝历代,有几个皇帝能真正完成全国范围的土地清查? 

 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 

 回想起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。 

 王安石推行“方田均税法”,试图丈量土地,均平税赋,限制豪强兼并。 

 其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和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,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,最终以失败告终,许多改革措施在他去世后便被废除。 

 王安石的失败,并非他无能,而是他未能获得皇帝的持续且坚定不移的支持,也未能有效压制住士绅豪强的反扑。 

 崇祯深知,王安石的悲剧,乃前车之鉴。 

 所以,他绝不会让李纲重蹈覆辙! 

 他会用皇权,为李纲撑起一片天,确保清查土地的国策能够贯彻到底。 

 看着奏疏上各地清查土地的数字,崇祯心中的盛世蓝图,变得越发清晰。 

 他知道,只要坚持下去,只要有李纲这样的忠臣辅佐,只要他能够知人善任,治理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,绝非空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