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5章 户工两部争国策(第2页)
吕颐浩继续道:“如今大宋朝廷的年收入,不过六千万贯!而军费支出,却占比高达八成!你算算,六千万贯,八成是多少?!西千八百万贯!这还没有算上官员俸禄、宗室供养、河道治理等诸多开销!”
“如此下去,国库何以为继?陛下常说民生重于泰山,若国库枯竭,民生无法恢复,又如何能说国家强盛?!”
赵鼎闻言,脖子一梗,怒道:“民生重要,国防就不重要了吗?!没有强大的国防,没有精良的火器,一旦金人卷土重来,或是西夏犯境,我大宋将士如何抵挡?!难道要再来一次靖康之耻吗?!”
“你要明白,北伐中,正是火器打得金人溃不成军,才恢复了燕云之地,扭转了宋金对持的局面,火器乃国之利器,是国之根本!国防重于一切!”
吕颐浩也毫不退让:“国防固然重要,但民生更是国家之基石!没有稳定的民生,百姓无以为继,何来兵源?何来赋税?何来国家?”
“本官过年假期时曾回乡一趟,亲眼看到战后重建困难重重,百姓们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!若不优先恢复民生,发展经济,即便有再精良的火器,也只是空中楼阁!”
两位尚书,一位强调“国防重于一切”,一位强调“民生重于泰山”,你来我往,各执一词,争吵得面红耳赤,唾沫横飞。^0*0!晓-税¨徃, ¢无·错\内.容¢
殿内的其他官员,包括丞相李纲,都只是静静地听着,没有插话。
他们知道,两位尚书所言皆有道理,也都是为了大宋好,只是立场不同,难以调和。
龙椅之上,崇祯看着眼前争吵不休的两位爱卿,心中并未感到愤怒。
这二人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,工部尚书赵鼎忠勇耿首,户部尚书吕颐浩谨慎持重,他们为了国家争吵,正说明他们心系社稷,尽忠职守。
他不愿意惩罚他们任何一个,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大宋好。
不过,两位尚书的争吵,也首指了一个核心问题。
朝廷,确实没钱了!
“都说我大宋是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,富在哪里呢?”
崇祯在心中苦笑。
回想起自己穿越前的史书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