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百姓焉有活路?(第3页)
“前段时间,老臣亲自去宁国府的市场走访,发现了骇人听闻的一幕。”
李纲沉声道:“户部规定,绢折算缴纳三成,绸折八成,绵折五成,其折算价格,绢每匹竟高达七贯,而市面上的绢价,最好也不过西贯!”
“百姓若要缴税,就必须先去市场上,用三西贯钱买一匹绢,再以七贯的价格卖给官府抵税!一来一回,负担凭空翻了一倍!”
“这还不是最狠的!”
李纲花白的胡须止不住地颤抖:“地方官府为了尽快完成税额,常常在春季青黄不接之时,就强制预征下半年的折帛钱。”
“百姓手中无钱,便只能向士族控制的钱庄高利借贷,他们用即将丰收的粮食作为抵押,换来利息高得吓人的铜钱,去缴纳那被层层加码的税款!”
“更有甚者,还存在二次盘剥!部分州县在收上折帛钱后,又强制百姓将钱折算成茶叶、香料等官府指定的物资,其折算价格,又远低于市价。”
“一税两剥,百姓焉有活路?”
“而在这整个过程中,士族却能大发横财!”
李纲几乎是吼了出来:“他们凭借身份,可以减免大量的折帛钱,而这些减免的税额,最终又被摊派到了普通农户的头上!”
“他们凭借对布帛、钱庄的垄断地位,低价收购百姓的绢帛,再高价贷钱给百姓,两头通吃,赚得盆满钵满!”
“还有那‘月桩钱’,本是为筹措军饷,向大商贾征收,可到了地方,官吏为了完成任务,竟公然挪用本该用于河道修缮、赈济灾民的经制钱、上供钱来充数!民生之款,尽成了军费,长此以往,国基必将动摇!”
李纲激动地总结道:“陛下!户部尚书吕颐浩所推行的‘折帛钱’、‘月桩钱’,在地方的执行中,己完全背离了初衷!它非但没有为国库增收,反而成了士族与贪官污吏联手盘剥百姓的苛政!”
“其根源,就在于吕相公的政策只重开源,却忽视了监管,给了这些人上下其手的空间!”
“岂有此理!”
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,霍然起身,胸中怒火翻腾。
自己费尽心机,甚至不惜亲冒矢石,深入江南,本以为能为大宋开辟一条富国强兵之路。
却没想到,自己的改革竟在执行层面被扭曲成了这般模样!
自己堂堂大宋皇帝,竟成了帮助士族压榨百姓的帮凶!
“传吕颐浩!”崇祯的声音冰冷得如同数九寒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