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9章 不按套路出牌
然而,这巨浪虽高,却未能冲垮那座由千年士绅利益构筑的坚固堤坝。
过了两个月,崇祯很快便发现,自己还是低估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士绅集团所拥有的韧性与智慧,以及那张遍布南方的、无形而又坚韧的巨网。
猛虎可以震慑一方,却无法轻易摧毁盘根错节的整片森林。
在皇帝的严令下,御史台确实加派了大量监察御史南下,由御史中丞吕好问总领其事。
吕好问乃是朝中公认的清流名臣,为人品行端方,熟读经史,写得一手好文章。
然而,这位清流领袖,却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,魄力。
他习惯于在规则之内引经据典,进行温和的规劝与弹劾,却从未经历过,也不擅长应对这种近乎于掀桌子的酷烈斗争。
更致命的是,吕好问派下去的御史们,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。
大宋科举取士,江南文风鼎盛,御史台里十有五六的年轻御史,本身就是江南士族出身。
让他们去清查自己的宗族、姻亲、同窗、师长,无异于让他们自己割自己的肉。
于是,一幕幕荒诞的场景在南方各地上演。
监察御史们下到地方,无不受到当地士绅“热烈”的欢迎与“全力”的配合。
官府要丈量土地,他们便主动引路。/零~点!看¨书^ *芜,错\内′容?
但拿出的地契和鱼鳞图册,早己被篡改得天衣无缝。
无数良田被化整为零,寄于早己作古的族人名下,或干脆变成了“寺产”、“学田”,成了连御史都轻易动不得的“公产”。
御史们对此心知肚明,却往往在酒酣耳热的宴席与厚重的“程仪”面前,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最终在奏报上写下“民风淳朴,官民咸安”的粉饰之词。
商税的征收更是举步维艰。
海商们利用与官员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,手中的“公凭”真假难辨,一船的货物,报关的不足十分之一。
内陆的盐、茶、酒等专卖行业,则被各种“公使库”的名义所笼罩,明明是私人商铺的巨额交易,账面上却成了官府的正常采买,税款流失得无影无踪。
吕好问坐在京城,看着各地递上来的、几乎如出一辙的、毫无营养的奏报,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