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9章 不按套路出牌(第2页)
他知道下面问题重重,却抓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。
御史台没有皇城司那样的特务机构,也没有“先斩后奏”的权力,吕好问只能一次次地写信,言辞恳切地规劝地方官要“体察圣意”,其效果可想而知。
最终,清查土地与商业税改的核心工作,在江南士族这种“软抵抗”面前,诡异地陷入了停滞。
整个南方的改革,就像一拳打进了棉花里,看似声势浩大,却处处受阻,收效甚微。¨6?邀*墈?书\惘′ +已.发^布-嶵′薪¢璋!結/
消息传回京城,朝堂之上,暗流再次涌动。
这场改革的最高负责人,中书省左丞相李纲,自然而然地成了所有矛盾的焦点。
“陛下!”
户部侍郎黄潜善率先出列弹劾。
他与李纲素来不睦,此刻抓住了机会,言辞犀利如刀:“李相公主持土地清查、改革商税己逾半年!半年来,国库非但未见增收,反而因加派御史、增设条文,开销剧增!”
“如今国库空虚,军国大事急需用度,李相公却迟迟拿不出成效,臣以为,其才具己不足以担此重任!”
“臣附议!”
侍御史张浚紧随其后。
他年轻气盛,素有清名,却也与李纲政见相左。
“李相公之策,操之过急,致使江南人心惶惶,商旅不通,百业凋敝!此非富国之道,实乃乱国之源!长此以往,国库未盈,民生己困。”
“恳请陛下罢黜李纲,另择贤能,以安天下!”
黄潜善与张浚二人,一唱一和,将改革停滞的所有责任,都归咎于李纲一人身上。
他们巧妙地避开了与皇帝唱反调的风险,转而攻击政策的执行者,并以“国库空虚”这一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作为最有力的武器。
确实,国库没钱了。
北伐的巨大耗费尚未完全弥补,安置北方西百五十万归正人的开销如同无底洞,火器监的研发日夜不停地吞噬着金银,前段时间修缮宫殿、扩充禁军,再加上今年又要举办的选秀大典……
饶是大宋朝底子再厚,也经不起这般密集而庞大的支出。
所有人都指望着南方的改革能打开局面,结果却等来了这么一个僵局。
李纲站在百官之前,苍老的身体在朝服下显得有些单薄。
这段时日他殚精竭虑,常常彻夜不眠,亲自审阅各地送来的卷宗,试图找出破解之法。
然而,面对的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庞大利益集团,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