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兄弟之邦(第2页)

 “将军原是辽朝宗室,不知……与当年南院大王耶律斜轸,是何关系?” 

 耶律余睹又是一愣。 

 耶律斜轸,那是辽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,曾多次击败宋军。 

 岳飞在这个时候提起他,是什么意思? 

 定了定神,耶律余睹回答道:“回元帅,耶律斜轸乃是臣的曾叔祖辈。” 

 “原来是将门之后。!第_一`看-书-枉! \耕′歆+最/筷¢” 

 岳飞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一丝惋惜:“辽以武立国,将星辈出,想当年,澶渊之盟前,宋辽两国也是征战不休,但自盟约之后,两国倒是共享了百年和平。” 

 岳飞的话,像一股暖流,流进了耶律余睹冰封的心。 

 确实如此。 

 宋辽之间,虽然早期冲突不断,但澶渊之盟后,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。 

 双方互派使者,礼尚往来,通使之频繁,在历史上都属罕见。 

 辽国边地发生饥荒,宋朝甚至会派人在边境赈济灾民。 

 宋真宗驾崩的消息传到辽国,当时的辽圣宗耶律隆绪,“集蕃汉大臣举哀,后妃以下皆为沾涕”,其情谊可见一斑。 

 这种关系,首到那个白山黑水间崛起的野蛮部族女真人出现之后,才被彻底打破。 

 女真人先是灭了辽,将契丹人的辉煌踩在脚下。 

 紧接着又挥师南下,酿成了靖康之耻,差点将大宋也一并吞下。 

 可以说,如今的宋与契丹(辽的遗民),是真正的难兄难弟,早己没了百年前的仇怨,反而有了共同的、不共戴天的敌人,金国。 

 “可惜……” 

 岳飞叹了口气:“如此兄弟之邦,竟被女真蛮夷所趁,辽国己亡,我大宋也险些步其后尘,幸得当今官家横空出世,南渡之后,重整河山,方有今日北伐之举。” 

 他看向耶律余睹,目光诚恳:“将军,燕云十六州,并非我大宋主动割让,乃是当年石敬瑭献于契丹,辽既己亡,此地重归华夏版图,理所应当,如今,将军率部归顺,正应了‘天下大势,浩浩汤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’之理。” 

 岳飞的这番话,没有一句提及耶律余睹降金灭辽的不堪过往,反而处处站在宋辽“兄弟之邦”的角度,将他的投降,定义为“弃暗投明”、“顺应天意”,给了他极大的体面。 

 耶律余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猛地站起身,再次单膝跪地。 

 这一次,岳飞没有再扶他。 

 “罪将……罪将愿为元帅效死!只求元帅,能救我族人于水火!” 

 耶律余睹声音哽咽,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面上。 

 耶律余睹的投降,是真心实意的。 

 闲聊之后,耶律余睹主动开启话题,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关于金国在中京地区的兵力部署、将领信息,乃至朝廷内部的一些派系斗争,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岳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