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《哈尔滨坠龙秘闻》(第2页)
当天下午,县里的警察来了,骑着马在江滩上圈了警戒线,不让人靠近。领头的警察队长掏出相机拍照,闪光灯“咔嚓”一响,“龙”的头猛地抬了起来,眼睛里射出两道红光,吓得马惊了,把警察甩在泥地里。.比~奇·中+蚊~徃~ ~首_发/队长爬起来骂骂咧咧,却不敢再靠近,只让手下在周围站岗。
夜里,赵老栓和几个村民轮流守棚子。他坐在苇席边,听见“龙”的肚子里“咕噜咕噜”响,像有鱼在游动。后半夜,天上又开始掉雨点,村民们怕棚子漏雨,找来塑料布盖上,可雨越下越大,雷声像炸炮,闪电把江面照得通红。赵老栓迷迷糊糊打了个盹,梦见“龙”站起来了,身子一扭就飞上了天,尾巴一甩,雨点全变成了铜钱。
第二天一早,雨停了,江水位涨了半米多,快淹到江滩了。村民们跑到棚子边,全都傻眼了——“龙”不见了!沙地上只留下一道两米宽、十几米长的深沟,沟里的沙土湿漉漉的,还沾着几片脱落的鳞片,腥味比昨天更浓了。有人说,它是趁着暴雨回江里去了;有人说,它根本不是龙,是江里的大鱼成了精;还有人说,警察把它偷偷运走了,要拿去给日本人研究。
这事很快传遍了东北,连哈尔滨的报纸都登了消息,标题叫《松花江现“黑龙”,数百村民目击》。伪满政府派人来调查,挖地三尺也没找到“龙”的影子,最后只能说是“民众误认,实为搁浅的巨型鲟鱼”。可村民们不乐意了:“鲟鱼有角吗?鲟鱼有胡须吗?”
赵老栓把捡到的鳞片用红布包起来,藏在炕洞里。那鳞片有巴掌大,边缘锋利,他试过用它切菜,比菜刀还快。后来有个日本商人听说了,专程跑到陈家围子村,出价一百块大洋想买鳞片,赵老栓把他赶了出去:“这是龙爷爷的东西,给多少钱都不卖!”
1945年日本投降后,陈家围子村来了个穿军装的干部,说要破除封建迷信,让赵老栓把鳞片交出来。赵老栓没办法,只能把鳞片拿出来,可干部刚接过鳞片,它突然“咔嚓”一声裂成了两半,里面流出一滴血红色的液体,滴在地上,瞬间长出一棵小柳树。干部吓得把鳞片扔在地上,再也不敢提这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