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《黑土诡事:大兴安岭深处的“回头客”》(第3页)
周明吓得差点喊出声,却在看清女孩眼睛的瞬间愣住了——她的眼睛不是全黑的,瞳孔里映着一点微弱的光,像是某种求救信号。“你到底是谁?”周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女孩没回答,转身指向灌木丛:“奶奶在等你。”
周明犹豫了一下,抓起工兵铲跟了上去。女孩走得很慢,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燃烧的火。走到灌木丛前,她忽然消失了,原地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,深不见底。周明深吸一口气,打开头灯钻了进去。
洞里出乎意料地宽敞,像是人工挖的地窖。墙壁上挂着几盏油灯,昏黄的光照亮了中央的石桌,桌上摆着一个褪色的布包。周明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沓泛黄的信,还有一张黑白照片——照片上是个年轻女人,抱着个婴儿,笑得眉眼弯弯。
信是小花母亲写的,收信人是“建国”。周明一封封读下去,心脏越跳越快:
“建国,小花的病又重了,医生说可能是肺炎,需要青霉素,但林场医院没有……我听老张说,山北坡有‘不老草’,能治百病,我明天就去找。”
“建国,我找到不老草了!但遇上了暴风雪,回不去了……雪太大,我可能……等不到小花长大了。如果有人看到这封信,求你告诉小花,娘不是不要她……”
“建国,我好像看见道班房了,娘来接我了……”
最后一封信没有写完,信纸边缘有暗红色的血迹。周明忽然明白了:小花的母亲当年并没有死在山里,而是回到了道班房,但她己经冻僵了,临死前把不老草放在了石桌上,希望有人能救小花。可张桂兰和小花等不到她,最终也冻死了。她们不是在勾人害命,而是在等一个“承诺”——等一个能把不老草带给小花的人。
王建军为什么会被留下?周明想起档案里的一句话:王建军的妻子1982年死于肺结核,当时他西处借钱买药,却一首凑不够钱。或许,他在雪夜里遇到了小花,小花答应帮他“救妻子”,条件是让他把不老草带回来——但他最终没能做到,所以被永远地“留下”了。
就在这时,洞里忽然刮起一阵阴风,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。周明看见石桌后面缓缓站起来一个人影,是张桂兰,她手里捧着一株墨绿色的草,草叶上还沾着雪。“你来了,”她的声音不再沙哑,反而带着一丝解脱,“把它……带给小花吧。她等了太久了。”
周明接过不老草,草叶冰凉,却带着一股奇异的清香。他回头看向张桂兰,她的身影正在慢慢变淡,像烟雾一样消散。洞里的油灯一盏接一盏地熄灭,最后只剩下周明手里的头灯。
第二天一早,周明带着不老草回到了林场。他没有把它交给任何人,而是走到后山的一片空地上,挖了个坑,把不老草和那些信一起埋了进去。他对着坟墓深深鞠了一躬:“对不起,让你们等了这么久。现在,你们可以团聚了。”
那天之后,林区再也没人见过“回头客”。道班房的遗址被彻底清理干净,盖起了一座新的防火瞭望塔。周明在瞭望塔的地基下,埋下了一块木牌,上面写着:“张桂兰、小花、无名母亲之墓——1976年冬,等一个未完成的约定。”
很多年后,周明成了林业局的局长。每当有新工人来林区,他都会给他们讲“回头客”的故事,但他从不说是鬼神,只说是一个关于“等待”的故事——在这片黑土地上,有太多人把生命留在了山里,他们的执念,或许会化作雪夜里的一盏灯,等待着某个人,完成那个迟到了太久的约定。
而那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,再也没有出现过。有人说,她跟着母亲和奶奶走了,去了没有风雪的地方;也有人说,她还在林子里,只是不再勾人回头,而是变成了一棵红松,守着那片埋葬着约定的土地,每年冬天,松针上的积雪会化成水滴,像眼泪一样,滴进黑土深处。
注:本文纯属虚构(狗头保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