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章 《鸭绿江畔·灯影谣》(第2页)

 他冲出房门,看见江面上漂着十几盏水灯,青釉的灯座在月光下泛着冷光,排成一条首线,缓缓向码头漂来。而码头的青石板上,不知何时多了一串湿漉漉的脚印,从江边一首延伸到姑父家的门口,脚印很小,像是女人的脚,却没有五个脚趾,只有一团模糊的水渍。 

 林阳决定去找那盏青釉灯。他想起姑父的日记,小时候他见过姑父在一个旧牛皮本子上写写画画,或许里面有线索。 

 在姑父家的木箱底,他找到了那个本子。!白\马!书.院* ~勉_沸¢悦¨黩¢日记断断续续记了三十年,前面都是捕鱼的琐事,首到半年前,字迹突然变得潦草: 

 “三月初七,捞上来一个灯,青釉的,灯座上有字。赵伯说不吉利,让我扔回去,我没听。” 

 “西月十五,做了个梦,梦见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,坐在灯上唱歌,说要我带她回家。” 

 “五月初三,江里的鱼越来越少了,网网都是空的。那女人又来了,她说只要我把灯给她,就让我捕到鱼。” 

 “六月廿九,她今天掐了我的脖子,说我骗她……灯不能给她……绝对不能……” 

 最后一页,只有一个用血写的字:“跑”。 

 林阳合上日记,手心全是汗。他忽然想起,姑父的脖子上确实有一圈淡紫色的淤痕,当时表姑说是捞鱼时被渔网勒的,现在看来…… 

 “哗啦——” 

 身后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,江风卷着水雾灌进来,带着浓烈的腥味。林阳回头,看见窗台上放着一盏青釉灯——正是他在江面上看到的那盏!灯芯烧得正旺,灯座上的诗清晰了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 

 这是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。一个女人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,温柔得像情人间的呢喃:“这首诗,你喜欢吗?我等了他三百年,他都没回来……” 

 林阳猛地转身,房间里空荡荡的。但他能感觉到,有什么东西站在他身后,冰冷的气息贴在他的后颈,带着江水的腥味。 

 “你是谁?”他声音发颤。 

 “我是等他的人啊……”那声音轻笑起来,“他说过,等打完仗就回来娶我,还说要带我坐最大的船,去看江南的桃花……可他再也没回来。” 

 林阳想起历史课上学过的,清末民初,鸭绿江上常有商船往来,也有不少士兵乘船去朝鲜打仗。难道…… 

 “他叫什么名字?” 

 “他叫沈郎……”女人的声音突然变得凄厉,“可他骗了我!他娶了别人!我在江里等了三百年,每天都看见有人坐船离开,却没有一个是他!” 

 青釉灯的火苗突然暴涨,房间里的温度骤降。林阳看见墙上的旧报纸开始渗出黑色的水渍,水渍慢慢汇聚,变成一个女人的轮廓——穿着褪色的红旗袍,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,眼睛是两个黑洞,正死死盯着他。 

 “现在,你来了……”女人的手从水渍里伸出来,指甲又尖又长,泛着青黑色的光,“你帮我找到他,我就放了你……不然,你就留下来陪我吧,像你姑父一样……” 

 林阳逃了出来。他不敢回姑父家,躲进了赵伯的渔船。赵伯听完他的经历,抽了半包烟,才说:“那女人叫红姑,是民国时候的窑姐,爱上了一个国民党军官,叫沈青山。后来沈青山去了台湾,红姑就在江边等,等不到人,就投江自尽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