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官路多红颜浪浪山小社畜

第220章 监督程序(第3页)

 我觉得可以把抽签时间改到评标当天早上,而且抽签过程要全程录像,还要邀请监察局的人在场监督,抽完签后首接把专家接到评标现场,中途不允许跟外界联系,这样能最大程度避免有人串通。” 

 “还有评标现场,”王建国补充道,“除了专家和必要的工作人员,其他人一律不准进,包括咱们局里的人,除非有监察局的同意。评标过程中,所有投标文件都要隐去单位名称,搞‘匿名评标’,专家只看文件内容和数据,不知道哪家是哪家,这样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。另外,评标结果出来后,不能马上公布,要先公示三天,公示期内没人举报,再正式确定中标单位。” 

 我把这些想法都记下来,越记心里越有底:“匿名评标、当天抽签、监察局监督、结果公示,这几点都得写进监督程序里,把评标环节的漏洞堵死。那中标之后呢?是不是监督就结束了?” 

 “肯定不能结束!”贺翔连忙说,“有的施工方中标后,会偷工减料、更换建材,比如投标时说用国标钢筋,实际用非标钢筋,要是中标后不监督,之前的功夫就都白费了。 

 我觉得中标后,咱们质监股要增加巡查频次,每周至少去一次工地,抽检建材和施工质量,还要让施工方定期提交进度报告和质量检测记录,一旦发现问题,马上要求整改,整改不到位的,首接取消中标资格。” 

 柳玉也补充道:“可以在监督程序里明确‘责任追溯’制度,不管是投标时的资质审核,还是评标时的打分,再到中标后的巡查,每个环节都要记录责任人,要是以后出了问题,能首接找到是谁负责的,这样大家也能更认真负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