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 招贤令
他在地上画了两条曲折的线,看形状,像是雍国的泾水与洛水。
“雍国的良田多在泾水与洛水旁边,两河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干旱不能耕种的土地。可此二河偶尔也会泛滥成灾——就比如今日,这样大的雨,河边田地都被大水冲垮了,夏秋之际谈何丰收?”
郑子徒一边说着又抬起了头,目光越过商贩,落在远处泾水浑浊的水面上。
“诸位可以看看这泾河的水,水色黄浊,挟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。这样的水对于我们来说苦涩难以引用,可是在干旱的盐碱地,这样的泥水却是再好不过的肥料,足以将不毛之地滋养成肥沃的良田!”
郑子徒又在泾水和洛水中间画了一条线,将两条河流连接了起来。
“倘若我们能在这泾水和洛水之中修一道渠,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旱季、雨季的水量,使河边土地免于灾患,两河之中的数百万亩土地也可以得到灌溉。届时关中处处是沃野,百姓丰衣足食,各位又何须背井离乡四处奔波谋生?”
郑子徒话虽说的好听,可旁边围观的客商却无一人认可。?2`8-看·书¨网\ ?免!费¢阅*读?
其中有一客商问道:“你这后生,嘴上说的倒是轻巧,你可知泾水和洛水相隔多远?”
郑子徒认真答道:“三百余里。”
“原来你知道是三百余里?你当是三十里五十里,大家咬着牙挥着锄头干几个月就完了,你知道修一道三百余里的渠需要多少民夫、多少钱粮,多长时间吗?就算是竭尽咱们雍国之力,没个二三十年也做不成事!”
“不需要二十三十年,若有二十万民夫,十年可成。”
客商们虽爱吹牛,但是像郑子徒这么爱吹牛的人,他们确实从未见过。
二十万民夫,修十年的渠?
天下谁人不知雍王有意东出,所以每年都征兆青壮年男子当兵。整个雍国也就这几十万青壮劳力,人都去修渠了,谁来当兵?
再者说,这么些人每天总得吃穿住宿,该给的薪俸也得给。这一年至少要占去雍国两到三成的税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