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素鹅颈惊动御膳房

还能听到东宫的马蹄声,宋甜就已经站在御膳房门口了。

袖口的泥还没干,鞋底还沾着田埂的碎草,她抬脚蹭了蹭门槛,里头就传来李公公那副慢悠悠的腔调。

“……本月柴炭支出超支三成七,按宫规,当裁冗员。”他翻着账册,声音不大,却像锅底烧焦的油,滋啦一声炸开,“烧火岗,三人裁二,留一个看灶就行。”

底下几个烧火丫头低着头,手指绞着衣角。谁都知道,这刀是冲着谁来的。

宋甜没动,只把肩上的布包往下一滑,啪地摔在案上,发出一声闷响。

李公公眼皮一跳,抬眼见是她,嘴角立刻扯出笑:“哟,宋丫头回来了?田里风大,可别吹坏了身子。”

“没吹坏。”她拍了拍围裙,“倒是听见有人要砍我饭碗,脑子清醒了。”

“岂有此理!”李公公一拍账本,“宫里讲规矩,不讲私情!你一个烧火的,占着灶台不干活,整日往外跑,还带坏了十四阿哥——成何体统!”

“体统?”宋甜歪头,“那您说,谁点的火?谁烧的锅?昨儿太子爷那碗鸡汤面,火候差半刻,您可敢端上去?”

李公公噎住。

她不等他回嘴,转身就往灶房走,靴子踩得地砖咚咚响。

灶房角落堆着昨儿剩下的边角料:半筐泡发的腐竹,蔫了的胡萝卜,几把焯过水的豆芽,还有半罐甜面酱——都是没人要的下脚料。

宋甜撸起袖子,抄起菜刀。

咔咔咔,胡萝卜切丝,细得能穿针;豆芽掐头去尾,只留嫩芯;腐竹泡软,一张张铺开,像褪了皮的鹅脖子。

她把馅料拌匀,加点酱,再撒一撮从农场带回来的野山椒粉——这是十四阿哥前天翻墙时顺来的,说是边关将士防寒用的。

“辣是辣了点,”她嘀咕,“但够劲。”

手指一卷,腐竹裹馅,捏成细长条,摆上竹屉。油锅烧到冒青烟,一条条滑进去,炸得滋滋作响,外皮金黄酥脆,香气像针一样往鼻子里钻。

她没停,炸完一锅,又调了碗酱汁:酱油、糖、醋、一点花椒油,最后舀了勺炸腐竹的油——香得能勾魂。

“素鹅颈。”她给自己这道菜起了名,“没鹅,有颈,素的,但比荤的还横。”

她找了个素点心匣,把炸好的素鹅颈码进去,盖上盖子,又从袖里摸出张纸条,蘸了点酱汁写下几字:“太子爷说,皇上批折子饿了,尝尝这个解乏。”

交给门口小太监:“尚书房,亲手交给内侍,别经旁人手。”

小太监瞅了眼匣子:“这……李总管说了,今儿送菜得登记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