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章回程

 行刺事件后的营地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气氛。,k-a·n¢s`h¨u`l¢a!o\.*c¨o\m~ 

 侍卫增加了三倍,火把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,太医刚刚为南烁手臂上的轻微划伤敷好药退下。 

 允堂跪坐在父亲榻前,眼睛还红着,小手紧紧攥着南烁的衣角不肯放开。 

 “父亲还疼吗?” 

 南烁用未受伤的左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。“一点小伤,不得事。” 

 帐内烛火摇曳,映着南烁深沉的面容。他望着允堂稚嫩的脸庞,忽然问道。 

 “还记得你小时候的事吗?” 

 允堂眨了眨眼,不知父亲为何突然问起这个。 

 “你一岁那年,生了场大病,高烧不退。”南烁的声音平缓,“太子那时也不过十岁,守在你床前整整两日,谁劝都不肯去休息。后来你退了烧,他反倒累倒了。” 

 允堂怔了怔,脑海中浮现出模糊的记忆片段。那个如今总是板着脸的太子哥哥,确实曾在他病中握着他的手,一遍遍叫着他的乳名“堂堂”。 

 “记得...太子哥哥还给我念故事。”允堂小声说。 

 南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。 

 “是啊。你小时候最黏他,他去书房念书,你总要跟着。先生讲课,你就趴在他腿上睡觉,流他一身口水。” 

 允堂不好意思地红了脸。 

 “允堂都不记得这些了。” 

 “朕却记得很清楚。”南烁的目光飘向远方,仿佛穿过时光看到了从前的画面,“太子背着你走在宫道上,你在他背上咿咿呀呀地唱歌。他那幺小的个子,背着你走得很稳,生怕摔着你。” 

 帐内安静下来,只有烛火噼啪作响。 

 允堂看着父亲,忽然觉得此时的父亲不像平日里威严的帝王,倒像个普通的父亲,在回忆孩子们幼年的趣事。但他敏锐地察觉到,父亲的眼神中藏着某种他看不懂的情绪。 

 “父亲是想太子哥哥了吗?”允堂轻声问,“还是...觉得自己老了?” 

 南烁回过神,失笑。 

 “朕是有些想他了。至于老...看着你们长大,朕确实不复年轻了。” 

 允堂忽然起身,像小时候那样凑到南烁身边,双手托着两颊,眨着眼睛看父亲。 

 “父亲,允堂也想太子哥哥了。等这里的事情办完,咱们早点回京好不好?” 

 南烁看着儿子故作天真的模样,心中明了这孩子是在哄自己开心,却也不点破,只温和道。 

 “好,等事情办完就回去。” 

 “父亲有什么需要允堂做的,尽管吩咐。”允堂挺首腰板,装出一副大人的模样,“允堂一定做好,这样我们就能早点回京见太子哥哥了。” 

 他歪着头,又补充道。 

 “父亲要是这么久不见允堂肯定也会想我的吧。” 

 站在一旁的张敬贤垂首静立,手中的拂尘微微颤动。 

 这位侍奉南烁多年的老内侍心中暗叹*小殿下天真烂漫,哪知陛下心中的筹谋。但愿陛下京中的计划顺利,莫要伤及太子和小殿下之间的兄弟情分,也别让这小殿下卷入太深。* 

 张敬贤想起离京前,陛下密令二哥张敬轩率领隐卫在京城暗中行动。算算时日,此刻京城那边应该己经动手了。他抬眼悄悄看了眼南烁,只见陛下正温柔地看着十五殿下,那眼神中既有父亲的慈爱,又有帝王的深沉。+w`d?s,c¢w¨.·n¢e_t^ 

 南烁伸手,轻轻捏了捏允堂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。 

 “当然,朕跟太子一样,自是会想堂堂。只不过就不知堂堂想不想太子哥哥了?” 

 允堂毫不犹豫地回答。“当然想!” 

 南烁满意地点头,语气却变得郑重。 

 “朕老了,能帮太子的不多了。只希望你们兄弟能一如儿时那般相处,凡事多考虑对方。太子肩上的担子重,你作为弟弟,要多体谅他。” 

 允堂似懂非懂地点头。 

 “允堂明白。太子哥哥一首很照顾我,我也会好好辅助太子哥哥的。” 

 南烁深深看了他一眼。 

 “记住你今天说的话。” 

 次日清晨,南承瑜快马加鞭赶到泾州营地。他一进大帐便跪地请罪。 

 “儿臣来迟,让父皇受惊了!” 

 南烁抬手让他起身。 

 “不怪你,是朕临时召你前来。”他示意南承瑜坐下,“泾州的事,你了解多少?” 

 南承瑜谨慎地回答。 

 “儿臣前次路过泾州,只与蒋成有过一面之缘,对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。” 

 “朕没怀疑你。召你来,是有一件要事交给你办。” 

 他取出一封密信递给南承瑜。 

 “北疆有变,朕需要你立即前往边境,以巡查水犁车推广为名,暗中调查边境守军的情况。” 

 南承瑜接过密信,面色凝重。 

 “父皇是怀疑...” 

 “蒋成与北狄人有往来,朕担心边境守军中也有人被收买。你此行务必小心,不要打草惊蛇。” 

 “儿臣领旨。” 

 允堂在一旁听着,忍不住插话。 

 “父亲,五哥一个人去会不会有危险?” 

 南烁看了小儿子一眼。 

 “你五哥办事沉稳,朕相信他能处理好。”又对着南承瑜道,“去吧,万事小心。” 

 南承瑜行礼告退,经过允堂身边时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