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蒋家倒台
南承瑾坐在东宫书房内,面前的奏报堆积如山,但他目光涣散,心思全然不在政务上。
“殿下,又一位大人...”贴身太监李德全小心翼翼地禀报,话未说完便停住了。
南承瑾抬眼,眼中布满血丝。
“说。”
“兵部侍郎张大人...昨夜在家中自尽了。”李德全声音发颤,“留下遗书,说是愧对殿下,无颜再见朝中同僚。”
南承瑾的手猛地握紧,指节泛白。
这是这个月第三位离奇死亡的太子党重臣了。
“外面...外面都在传...”李德全欲言又止。
“传什么?”南承瑾的声音冷得像冰。
“传说是睿王殿下和璃王联手...要铲除殿下的羽翼...”李德全扑通跪地,“奴才该死!不该听信这些谣言!”
南承瑾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。睿王南承钰是他三弟,素来与他政见不合。而五弟南承瑜...想起那个一向表现沉稳的弟弟,他的心沉了下去。
自从蒋家倒台,南承瑜确实越发得父皇重用。水犁车推广顺利,边境巡查有功,如今在朝中风头正劲。
“去查。”南承瑾睁开眼,目光锐利,“张大人死前见过什么人,说过什么话,给孤查清楚!”
“是!”李德全连忙退下。
南承瑾独自坐在书房内,思绪纷乱。
他想起小时候教允堂写字的情景,那个总是跟在他身后叫“太子哥哥”的弟弟,如今也己经长大,开始在朝中崭露头角。
“殿下。”
南承瑾抬眼,侍从端着参汤进来。
后宫中也风波不断。
慧妃跪在慈宁宫冰凉的地板上,太后的斥责如同鞭子般抽打在她心上。
“徐氏,你身为妃嫔,不知修身养性,反而纵容家人欺压良善,实在令哀家失望!”
慧妃叩首。“臣妾知错,请太后责罚。”
“即日起,你闭门思过三个月,抄写宫规百遍。掌管六宫之权,暂时交由德妃代理。徐家在京城的几处铺面,也该好好整顿了。”
慧妃心中一凛。太后这是要动徐家的产业了。她不敢争辩,只能叩首领罚。
“臣妾遵旨。”
退出慈宁宫,慧妃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。贴身宫女彩月连忙上前搀扶。“娘娘...”
“回宫。”慧妃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。
回到寝宫,慧妃再也压抑不住怒火,一把将桌上的茶具扫落在地。
“沈清漪!好你个沈清漪!”她咬牙切齿地念着贤妃的名字。
这一切都是贤妃的算计。
那个看似温婉的女人,借余美人之事大做文章,不仅让她失了掌管六宫之权,还连累徐家被沈家打压。
“娘娘息怒。”彩月小声劝道,“如今我们在风口浪尖上,更要小心行事啊。”
慧妃冷笑。
“小心?再小心下去,只怕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!”
她走到窗前,望着贤妃宫殿的方向,眼中闪过狠厉之色。+齐,盛+小·说-网+ ?首.发\
“沈清漪,同为嫔妃,休怪我不义了。”
而此时贤妃宫中,却是一片祥和。
贤妃沈清漪正悠闲地插花,她的兄长、吏部侍郎沈明轩坐在下首,面带笑意。
“妹妹这一招真是高明。既除了徐家的气焰,又让慧妃失了权势。”
贤妃轻轻修剪花枝,语气平淡。
“哥哥过奖了。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。”
“如今徐家几个铺面都被我们接手,他们在京城的势力大不如前。”沈明轩压低声音,“只是...太子那边,我们是否要...”
贤妃手中的剪刀顿了顿。
“太子毕竟是太子,哥哥还是谨慎些好。”
沈明轩会意。“妹妹说的是。”
待沈明轩告退后,贤妃放下剪刀,对身旁的宫女道。
“去请九皇子过来。”
不多时,九皇子来到宫中。他容貌俊秀,眉眼间与贤妃有几分相似。
“母妃找我?”
贤妃示意他坐下。
“近来朝中之事,你可有耳闻?”
南承阳点头。
“儿臣听说太子党的几位重臣接连出事,外面传言是二哥和五弟所为。”
“你怎么看?”贤妃问。
南承阳沉吟片刻。
“二哥向来与太子不和,有此举动不足为奇。但五哥...他素来谨慎,不该如此冒进。”
贤妃满意地点头。
“你看得明白。这件事背后,恐怕另有其人。”
南承阳疑惑。
“母妃的意思是?”
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”贤妃意味深长地说,“你且看着,这场戏才刚刚开始。”
次日早朝,气氛格外凝重。
几位御史联名上奏,弹劾睿王南承钰结党营私,排除异己。奏折中虽未明指太子党重臣之死与他有关,但字里行间都在暗示。
南承钰当即出列反驳。“臣冤枉!这些御史受人指使,污蔑臣清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