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让思念的声音有了形状(第2页)

 “这样一来,当这盏烧成的时候,

 杏花粉就会成为釉色的一部分,永远地留在里面,

 它,也承载了你们俩的生命痕迹。”

 袁山南又一次愣住了神,

 将花草融入矿物釉料?

 这个想法完全超出了,他作为传统匠人的认知范畴,

 那甚至可能会毁了整个釉面啊...

 ...

 他看着杏树沉思许久,

 闻着淡淡的杏花香,心里一阵感触,

 既然技术上的完美,已经被放下,

 那为何不敢为了那份思念,再冒一次险呢?

 他深吸一口气,终于开口道:

 “好,小溯,釉色也按你说的办!

 我们试试去!”

 “稍等外公,我们还有很关键的一步。¨我-得¨书+城? ′首·发,”

 ...

 方力溯在画架上,铺了张空白的宣纸,

 又让袁山南拿来那只古朴的陶笛。

 方力溯说道:“吹一首曲子,

 就吹你心里想着外婆时,吹的那一段。”

 他拿出一支铅笔,接着道:

 “我想把你这段思念,原原本本地留下来。”

 “留下来?”袁山南不理解:“是记谱子吗?”

 “不,普通的谱子,只能记下音高和节奏,

 但你吹奏时气息的流动,那些细微的颤抖,

 还有藏在音符里的感情...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说着,他将笔尖悬在纸上:

 “外公你只管吹,就像外婆在听一样,

 而我会把这一切,用波谱的方式记录下来,

 一起刻进盏里!”

 ...

 袁山南大受触动,

 他将陶笛凑到唇边,

 闭上眼睛的时候,仿佛看到了老伴的身影,

 酝酿许久,笛声才响起。

 与此同时,方力溯的笔也动了,

 外公吹的依旧是那首《故乡的原风景》,

 方力溯不需要看陶笛的指法,

 而是凭借<绝对音感>,

 捕捉到了每一个音符,最精确的频率,

 又以[乐坛天王]的底蕴,让他洞悉了每一个乐句的情感起伏,

 他的铅笔在纸面上飞速移动,

 留下的不是五线谱音符,

 而是一条连续不断,充满生命力的曲线。

 ...

 这条线,因为外公深沉的呼吸,而平滑悠长,

 时而因为指尖的按压,而微微波动,

 在某个高音转折处,线条出现了一丝颤抖,

 那是他心底翻涌的,无法控制的思念...

 ...

 一曲终了,方力溯也停下了笔,

 接下来,他让外公把这些蜿蜒的曲线,

 用游丝描的方式刻在茶盏上,

 他,让外公思念的声音有了形状。

 ...

 一切准备就绪,接下来才是最大的挑战,

 其中最难的要数杏花粉入釉,

 但在循环里,方力溯最不缺的就是尝试的机会,

 他要在这不完美的坯体上,为外公摸索出最佳的方案,

 等出循环后,把技术教给外公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