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魏王亲临坐镇(第2页)
 他顿了顿,继续提醒: 
 “而且,除了魏王这位主考官,此次秋闱还有数位监考官,这些人可都是由礼部安排下来的。” 
 “礼部尚书可是出了名的求和派,这些监考官里面,难免不会有他们的人。” 
 “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,无论是考试,还是考试前后,你仍需万分小心。” 
 苏墨点了点头,将李青山的提醒记在心里。·兰\兰~文^学* ¨已?发¢布_最.新?章/节? 
 明面上有魏王镇场子,可暗地就说不准了。 
 “学生明白,多谢先生提醒。” 
 说完需要注意的事项,李青山便拿出厚厚一摞文稿: 
 “这是我这段时间搜罗整理的,主要是近十年各地秋闱、乃至会试中,关于边防、漕运、吏治、农桑等几个最可能出题方向的优秀策论范文,以及一些经义解读的难点、要点。” 
 “剩下这半个月,你就不必再漫无目的地博览群书了,照着这些方向,进行最后的冲刺。” 
 苏墨接过文稿,入手沉甸甸的,心中感动。 
 这些都是李青山多年积累的心血,若非真心看重自己,绝不会如此倾囊相授。 
 “先生之恩,学生铭记。” 
 李青山摆摆手: 
 “你我之间,不必客套,咱们抓紧时间,我与你详细说说……” 
 接下来的大半天,苏墨就在李青山的书房里,专心聆听讲解,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,两人深入探讨。 
 直到日头偏西,苏墨才带着那摞珍贵的文稿告辞离开。 
 回到自家庄园外,苏墨远远就看到大门外围着不少人。 
 有书生打扮的,也有普通百姓,甚至还有一些戴着帷帽的女子。 
 他一出现,人群立刻骚动起来。 
 “苏公子,是苏诗魁回来了。” 
 “苏公子,学生仰慕您诗才,可否赐教一二?” 
 “苏相公,能否为小店题个字?” 
 各种乱七八糟的人全都纷至沓来。 
 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。 
 一个摇着折扇的中年文士高声笑道: 
 “苏诗魁,眼看秋闱在即,您这闭门数月,可是对此次秋闱志在必得?有几分把握中举啊?” 
 旁边有人跟着起哄: 
 “我看苏诗魁是心里没底吧?不然何以这么久不敢见人?怕不是江郎才尽了?” 
 “自从得了诗魁之后,可再未见苏公子有新作问世,作为我大虞诗魁,得了诗魁便再无新作,这成何体统?” 
 “苏公子如今名声大了,架子自然也大了,我等想求见一面都难如登天啊。” 
 这些话语带着明显的挑衅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。 
 苏墨停下脚步,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几个说话最大声的人,脸上非但没有怒色,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,朗声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