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魏王亲临坐镇(第3页)
“诸位,苏墨备考期间,闭门谢客,实为专心向学,不敢懈怠,绝非端什么架子。”
“至于秋闱能否中举,这是我自己的事情,不劳诸位操心。”
说罢,苏墨不再理会他们,走进了庄园,将那些喧嚣隔绝在门外。
回到书房,苏墨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的内卷之中。
首先,苏墨动用【过目不忘】,将李青山给的那厚厚一摞文稿,以极快的速度翻阅、记忆。
这些资料若让他自己搜集,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,李青山这份人情,确实不小。
这就足足花费了半天时间。
第二天,苏墨利用【墨宝临摹】。
选择了数种当今科举最受推崇的馆阁体楷书进行临摹练习。
一番练习下来,他随手写就一篇文章。
通篇竟无一个错别字,无一处墨点污渍,卷面整洁得如同印刷一般。
科举阅卷,第一印象至关重要,这手好字和整洁卷面,无形中就能加分不少。
随后,苏墨又消耗掉仅剩的一次【名师指点】。
虚拟空间中,一位博学鸿儒的形象浮现,针对苏墨最新获得的这些考题进行讲解。
一番指导下来,苏墨感觉自己在学问上最后的那层窗户纸也被捅破了,思路愈发清晰透彻。
至此,在知识储备、书法卷面、应试技巧上,苏墨自觉已做到了当前条件下的百分百完美备考。
他的目光,最后落在了五个一直未曾使用的【舌战群儒】奖励上。
“使用【舌战群儒】!”
瞬间,他感觉自己的意识被抽离,进入了一个虚拟的殿堂之中。
殿堂内,光影凝聚成数十位身穿儒袍、气质各异的老者、中年文人形象,他们或坐或立,目光炯炯地看向苏墨。
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:
“今日辩题,强国之道在何?请苏生阐述。”
苏墨深吸一口气,毫不怯场,上前一步,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。
他刚说完,立刻就有虚拟儒生起身反驳,言辞犀利,引证刁钻。
苏墨凝神应对,抓住对方逻辑漏洞,逐一驳斥。
虚拟殿堂内,唇枪舌剑,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。
苏墨时而引史为证,时而以喻明理,口若悬河,应对自如。
两个时辰的虚拟辩论下来,苏墨虽然感到精神疲惫,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,反应更快,言辞也更加犀利有力。
这种针对性的口才和雄辩训练,对于应对科举策论以及日后可能面临的诘难,无疑大有裨益。
接下来的日子,苏墨就在这种高强度的最后冲刺中度过,反复使用【舌战群儒】,锤炼口才与应变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