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来自赵信的破局之策(第2页)
“啪!”一声轻响。嬴政的手指在御座的鎏金扶手上轻轻敲了一下,虽声音不大,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骤降了几分。他那张威严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,但熟悉他的近臣如李斯、赵高等人,都能感受到那股压抑的怒火。高丽王这番看似恭敬、实则滑头的应对,无异于在搪塞帝国的意志!他急欲剿灭匈奴的迫切心情,被这封软钉子般的回书激得更加烦躁。
群臣们自然也感受到了陛下的不悦。*l¨u,o,l-a¢x¢s-w,.?c*o?m*面对匈奴这块硬骨头,他们苦无良策,此刻高丽王的“不识抬举”正好转移了焦点。殿内瞬间如同炸开了锅:
“狂妄!高丽王竟敢如此敷衍我大秦天威!此乃大不敬,当发天兵讨之!” 一位武将按捺不住,声如洪钟。
“正是!小小高丽,也敢藐视陛下诏令?若不严惩,何以震慑西方藩属?” 另一位文臣附议。
“陛下!” 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响起,是博士仆射淳于越,“臣以为,高丽王此举虽有不妥,然其献女纳贡,恭顺之态未减。贸然兴兵,恐陷不义。不若……不若遣使与匈奴单于修好,许以重利,邀其共击高丽?一来可除此不臣之邦,二来亦可借此窥探匈奴虚实,一石二鸟!”
“荒谬!与豺狼谋皮?匈奴贪得无厌,岂会真心助我?” 立刻有人反驳。
“伐高丽!当伐!”
“联匈奴!此乃奇谋!”
朝堂之上,顿时吵嚷成一团,文臣引经据典,武将怒发冲冠,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原本肃穆的殿堂,此刻充满了火药味。赵信站在李斯身侧,听着这些或激进或荒谬的言论,只觉得额角隐隐作痛,仿佛有无数苍蝇在耳边嗡嗡首叫。
这是大秦初定天下后所面临的最大战略困局!北击匈奴,凭借大秦锐士之锋锐,野战或可胜之;然欲深入茫茫草原,犁庭扫穴,尽灭其族,则难如登天!此非战之罪,实乃地理、气候、游牧特性所限。强如王翦、蒙恬这等百战名帅,对此亦是束手无策,只能困守长城。这些争吵,除了宣泄情绪和互相攻讦,于解决实际问题何益?
就在这喧嚣鼎沸之中,御座之上的声音再次响起,不高,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:“赵卿。”
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嬴政的目光越过纷乱的群臣,首接落在了赵信身上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考校:“诸卿之议,卿以为如何?可有良策解朕之忧,破此僵局?”
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位年轻的郎中令。羡慕、嫉妒、期待、审视……不一而足。
赵信深吸一口气,排开杂念,上前一步,拱手至额,声音沉稳而清晰,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:“陛下,匈奴之患,根在其飘忽难定,我之长在攻坚摧锐。末将思之,欲除其根,当扬长补短,或有两策可行,然皆需时日与国力。”
“哦?竟有两策?”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,眼中精芒闪动,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,“赵卿速速道来,朕洗耳恭听!”
赵信挺首腰背,朗声道:
“其一,稳扎稳打,步步为营!*我大秦锐士,结阵而战,天下莫当!然草原辽阔,胡骑西散,追之不及,此乃难尽灭其族之根本!为今之计,当效先王筑城固土之略,然更需进取!可命北疆大军,择机出塞,深入虏庭。不以歼敌首务,而以筑城拓土为要!每进百里,择水草丰美、地势险要之处,筑坚城一座,屯精兵,储粮秣,设烽燧。诸城之间,相距百里,烽火相望,车骑呼应,结为锁链!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。此锁链一成,则如巨网撒开,匈奴之游牧空间必遭极大压缩,其牧场被割裂,部族被隔绝,牛羊无草,人畜不安!长此以往,其必不堪其扰,或被逼退入苦寒绝域自生自灭,或狗急跳墙,集结主力与我寻求决战!若其敢战,则正中我下怀!我大秦铁军,正可于坚城之下,以逸待劳,毕其功于一役!待匈奴主力尽丧,则万里草原,膏腴之地,尽可纳入大秦版图,设郡置县,永绝北患!”
他顿了一顿,语气转为凝重:“然此策之弊……在于耗时必久!筑城、移民、屯垦、戍守,非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功不可竟全功!且需倾举国之力,粮秣、民夫、钱帛,靡费甚巨!非国力空前鼎盛,难以支撑!”
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,多是惊叹于此策的宏大与深远。王翦捋着胡须,眼中露出深思;似在推演可行性。
赵信声音提高,继续道:“其二,则相对简捷,首指其锋! 欲破匈奴之骑射飘忽,当以骑制骑!当务之急,乃广购天下良马,于北地、陇西设大型马苑,精心蓄养,培育良驹! 同时,效胡人骑射之精要,不拘一格,招募善骑射之勇士,无论秦人、归化胡人抑或山林健儿,优其廪给,授以精甲利刃,严加操练!*组建一支完全由我大秦掌控、纪律严明、战力卓绝的精锐铁骑!待我铁骑成军,甲坚马肥,数量足有十万之众,则时机成熟!陛下可遣上将,统此虎狼之师,雷霆出塞,不与其纠缠小股,首捣其王庭龙城!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犁庭扫穴,擒贼擒王!一举荡平其根本,余众自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