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秦军之魂,强悍如斯(第2页)
马蹄翻飞,踏碎冰雪,秦军如同嗅到血腥的狼群,死死咬在溃逃的匈奴大军身后,步兵虽然被甩开,但那些骑乘着缴获来的匈奴战马的秦军骑士,以及本就为数不多的秦军骑兵,成为了追击的锋锐。
看着眼前一触即溃、只顾亡命的匈奴人,赵信心中却升起一丝疑虑,他勒马稍缓,与并骑的王贲交谈,声音在呼啸的风中依旧清晰。
“王贲,匈奴人……似乎并不如传闻中那般悍勇难缠?昔日在北地,听闻其来去如风,骑射无双,劫掠如火,凶悍异常。可今日观之,自左贤王授首,竟溃败至此,毫无还手之力?这……似乎有些名不副实?”
王贲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傲然与轻蔑,他挥舞长矛,指着前方狼狈奔逃的匈奴溃兵,朗声道:“上将军有所不知!匈奴?哼!不过一群仗着马快、欺软怕硬的草原鼠辈罢了!何足道哉!昔日赵国李牧镇守雁门,仅凭边骑步卒,便能杀得他们丢盔弃甲,十余年不敢近赵边城!其所谓骑射无双,不过是面对缺乏组织、装备低劣的部族或疏于防备的边民时逞凶罢了!”
他顿了顿,语气中充满了秦人特有的、深入骨髓的武力自信。?山′叶¢屋· *免.肺/跃_毒/
“如今,他们面对的是我大秦锐士!是天下无敌的强弓劲弩!是如墙而进的铁甲方阵!是令行禁止的森严军律!他们那些粗陋的骑射,在我大秦强弩面前,不过是孩童的把戏!他们的弯刀,劈不开我大秦的坚甲!他们的勇气,在我大秦锐士对军功的渴望面前,更是不值一提!若非仗着马快腿长,善于奔逃,末将敢断言,若今日末将手中握有五万铁骑,必能长驱首入,首捣其王庭龙城,犁庭扫穴,永绝后患!”
赵信侧头,深深地看了王贲一眼,这位帝国老将眼中燃烧的,是毫不作伪的、近乎本能的强大自信,那是一种建立在无数次胜利和对己方武力绝对信任基础上的傲气。
这种自信,让赵信想起了另一个时空里,汉武帝麾下那些喊着“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的汉家儿郎,秦军之魂,竟己强悍如斯!
“好!”
赵信胸中豪气激荡,也被王贲这冲天的自信所感染,他朗声大笑,手中青龙刀遥指北方那苍茫的草原。
“王贲!记住你今日所言!待他日,我大秦铁骑铸成,兵精粮足,本将必与你携手,马踏草原,饮马北海!让匈奴单于的王旗,也如今日这狼头纛一般,倒伏在我等脚下!”
“末将愿随上将军,踏平草原,立不世之功!”
王贲激动得脸色涨红,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。
豪言壮语在风中激荡,两人的战意与对未来的野望,仿佛为这场残酷的追击增添了一抹更加激昂的色彩。
追杀,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。
一天,两天,三天……时间在亡命的奔逃与锲而不舍的追击中流逝。
最初的疯狂过后,无论是追击者还是逃亡者,都陷入了极度的疲惫,战马口吐白沫,速度早己不复当初,秦军士卒的甲胄上结满了冰霜,干粮冻得硬如石头,只能就着雪水艰难啃食。
匈奴人更是凄惨,许多人早己丢弃了除武器和少许肉干外的一切负重,只为减轻马匹的负担,跑得更快一点。
起初,溃散的匈奴人中,还有一些悍勇的头领或部落,不甘心被如此追杀,也曾试图组织起小股的反击,当看到追兵阵型散乱,甚至只是零星的秦军骑兵时,他们会突然勒马转身,嚎叫着反冲过来,试图吃掉这些“冒进”的秦军。
刚开始一两次,确实让追击过猛、落单的少量秦军吃了亏,造成了些伤亡,匈奴人凶悍的骑术和近身搏杀能力在困兽犹斗时展现出来,一度打得有来有回。
然而,秦军追击的洪流虽散,却从未断绝!每当小股匈奴人反身纠缠住部分秦军时,后面更多的、如同跗骨之蛆般的秦军步卒就会气喘吁吁地赶到!他们或许疲惫不堪,但阵列一旦稍成,那令人绝望的弩阵便再次张开獠牙!
“风!风!风!”
伴随着短促有力的号令,冰冷的弩箭如同密集的飞蝗,带着死神的尖啸泼洒而出!近距离的攒射,威力恐怖绝伦!那些试图反扑的匈奴骑兵,往往还未冲到秦军阵前,便连人带马被射成了刺猬,在雪地上翻滚哀嚎。
几轮齐射过后,敢于反扑的匈奴人便如同被沸水浇过的蚂蚁,瞬间崩溃,再次汇入逃亡的洪流,而且跑得比之前更加亡命,再也不敢回头!
于是,追击的模式变得诡异而单调。匈奴人跑得精疲力竭,实在撑不住时,会选个相对避风的地方,仓促下马,瘫倒在地,争分夺秒地啃几口冻硬的肉干,喝两口冰冷的雪水。
而尾随的秦军,则像经验丰富的猎手,并不急于立刻扑上,而是在对方休息地不远处停下,同样抓紧这短暂的时间休整,士卒们卸下甲胄透气,嚼着冻硬的干粮,给同样疲惫的战马喂点豆料,双方隔着不算远的距离,在冰冷的雪原上喘息,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死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