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三国名将,首推赵信之名
行军的队伍中,张飞策马靠近赵信,语气中充满了惋惜与不解,他对于赵信最终放走曹操始终耿耿于怀。·薪.顽/夲~鰰¨栈+ ~庚^薪′蕞~全¢在他想来,若能阵斩曹操,天下大势必将瞬间逆转。
“三弟!休得胡言!”
不等赵信回答,前方的刘备己然回头,严厉地瞪了张飞一眼。
“汉兴于万军之中救回阿斗,迫退曹军,己是不世奇功!其间凶险,岂是你能想象?曹操身为一方霸主,身边护卫何其森严,岂是那般好杀的?此事休要再提!”
作为主公,刘备考虑得远比张飞深远。诛杀曹操固然痛快,但引发的后果难以预料,赵信的选择必然有其深意,此刻追问,万一答案涉及某些不便明言的约定或顾虑,反而会让赵信难堪。
赵信自然不能将那“君子协定”公之于众,他略一沉吟,顺着刘备的话,给出了一个更宏观的解释:“翼德,非是赵信不愿,实乃此时,曹操……还不能死。”
“不能死?”
张飞铜铃般的眼睛瞪得更大了,声音也拔高了几分。
“曹操,国贼也!天下人恨不能生啖其肉,他有何不能死的?汉兴你莫要诓我!”
不仅张飞,连一旁看似不在意,实则竖耳倾听的关羽、诸葛亮等人,也都将目光投向了赵信,等待他的下文。
赵信目光扫过众人,语气沉稳而有力,分析道:“其一,曹操若骤然死于我军之手,其麾下北方六州,群龙无首,顷刻间便会陷入诸子争位、将领割据的大乱之中。战火连绵,最终受苦的,还是无辜百姓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道:“其二,曹操一死,数十万曹军悲愤之下,必将倾巢而出,为其主复仇。届时,我军首当其冲,以我们目前的实力,可能抵挡这雷霆之怒?恐有覆灭之危。”
说到这里,赵信的声音变得更加凝重:“而这其三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。*比′奇′中¨文-网, !更`辛^罪.快,北方边境,胡人异族始终虎视眈眈。全赖曹操麾下精锐边军常年镇守,方能保境安民。若曹军因内乱或复仇而崩溃,异族铁骑必定趁虚而入,叩关南下!到时候,神州陆沉,华夏倾覆,生灵涂炭!我等今日杀一曹操,却引异族入关,岂非因小失大,成了千古罪人?此乃民族大义,绝不可为一时之快而遗祸万年!”
这一番话,如同暮鼓晨钟,重重敲在每个人的心头。就连最为激愤的张飞,也张了张嘴,最终没能说出反驳的话来。在这个时代,内部争斗再激烈,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的观念也深深植根于士人武将心中,抵御外侮是高于内战的大义所在。
关羽抚须颔首,丹凤眼中闪过一丝激赏,郑重抱拳道:“汉兴深明大义,洞察全局,关某……佩服!”
诸葛亮轻摇羽扇,眼中异彩连连,叹道:“不想汉兴不仅勇冠三军,更有如此胸怀与远见,亮……当刮目相看!”
张飞挠了挠头,虽然还有些不甘,但也瓮声瓮气地说道:“俺……俺老张服了!汉兴兄弟想得周到!”
刘备更是欣慰地看着赵信,朗声道:“能得汉兴这般智勇双全、顾全大局的肱股之臣,实乃备之幸,汉室之幸也!”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