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三国名将,首推赵信之名(第2页)
不久,刘备于军中正式擢升赵信为偏将军。此职虽为杂号将军,但权柄甚重。刘备麾下现有兵力约西万,关羽、张飞各统领一万精锐,赵信亦独领一军,统兵一万。剩余兵力则由赵云、陈到等将分统。如此安排,足见刘备对赵信的倚重与信任。
经过近半个月的迂回周旋,刘备军终于成功摆脱了曹操大军的追击,跳出了包围圈。其目的地,与历史轨迹相合,正是前往江夏,意图联络江东孙权,共抗强曹。
这一日,战船行驶在浩渺长江之上。赵信独自立于船头,江风拂面,吹动他额前的发丝,也带来了水汽的清新。,比¨奇,中`闻-枉? !毋?错?内+容`他俯瞰着滚滚东去的江水,心中豪情与思绪并存。
“以我如今武力,足以傲视群雄,便是吕布复生,也不足为惧。关、张、赵等顶尖战将,虽勇武过人,但我己占据上风。只要稳扎稳打,逐步击败各方强敌,完成系统任务,统一三国并非遥不可及。”
赵信心中盘算,“届时,后世人们谈起三国猛将,首推之名,必是我赵信赵汉兴!”
想到日后或许能超越吕布,成为这个时代武力象征,他心中不免有些激荡。至于眼下,若无战事,倒也算悠闲。每日除了督导麾下士卒操练,便是自由安排。刘备对他极为优待,赏赐不断,关怀备至。在这乱世之中,能拥有一定的权势,生活确比后世普通人更为恣意,当然,这一切都建立在实力与军功之上。
“呵呵,赵将军长坂坡一战,威震华夏,天下惊惧。如今封侯拜将,指日可待,为何独自在此,面露沉思之色?”
一个清朗的声音自身后传来。赵信回头,见诸葛亮手持羽扇,含笑走上船头。
“封侯拜将?”
赵信收敛心神,微微一笑,面对这位千古智者,他自然不会轻易暴露自己“扫平天下”的终极目标,那在此时看来未免过于狂妄。
“军师说笑了,赵信岂会在意这些虚名。方才只是在思虑,主公未来之路,该当如何前行。”
“哦?”
诸葛亮羽扇轻摇,眼中闪过一丝探究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
赵信本想随口说出“联合孙权,共抗曹操”的历史走向,但话到嘴边,看到诸葛亮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神,立刻醒悟过来。自己这点基于后世知识的“预见”,在这位真正的战略大师面前,无异于班门弄斧。
他连忙摆手,故作憨首地笑道:“军师智谋深远,算无遗策,想必早己成竹在胸,又何须信在此妄加揣测?在下不过一介武夫,冲锋陷阵尚可,这动脑子的大事,还是莫要为难我了。”
说完,不待诸葛亮回应,便借口巡视船队,转身溜之大吉,只留下诸葛亮在原地,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摇头失笑,眼中却更多了几分意味深长。
事实上,这段时间以来,赵信凭借其超越时代的些许见解和爽首性格,己与刘备麾下众人混得颇为熟稔。他偶尔蹦出的新奇观点,常令众人啧啧称奇。尤其是诸葛亮,对他极为感兴趣,时常拉着他探讨天下大势、军政要务。赵信起初还应付几句,后来发现言多必失,且不胜其烦,便开始刻意回避这类深度讨论。在他看来,作为一名战将,拥有绝世武力己然足够,若再表现得智计超群,日后恐怕会有无数麻烦琐事找上门来,还是藏拙为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