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30 服务业的理念(第3页)

 是顾客愿意花更高的价钱,是源源不断的回头客,是别人抢不走的口碑。

 而提供这种服务的从业者,也能拿到比别人高得多的报酬, 这不是‘委屈’,是‘付出换回报’。”

 他举了个最实在的例子:“您想啊,别家超市的员工一个月挣 1500,干的是扫码、理货的活儿,态度好不好全看心情;

 咱们超市要是给员工开 3500,比别人多 2000。

 您觉得员工更愿意来哪家?

 肯定是咱们家,因为钱给到位了。”

 王燕点了点头:“那肯定啊,干一样的活,谁不想多拿钱?”

 “这多出来的 2000 块,其实就是‘服务溢价’。”

 张伟豪的语气更清晰了,“咱们多给的钱,不是让员工‘白拿’,是让他们愿意花更多心思,比如主动帮顾客拎沉东西,

 比如顾客退货时能不皱眉头,比如看到老人小孩主动搭把手。

 顾客觉得舒服了,愿意来消费;

 员工拿了高工资,愿意好好干活;咱们的生意越来越好,这不就又是三方都赢的事?”

 他看着王燕渐渐舒展的眉头,补充道:“您说的‘糟践人’,其实是没搞懂‘服务不是卑微,是专业’。

 就像酒店的服务员帮顾客开门、提行李,不是‘低人一等’,是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’;

 就像超市的员工笑着解答顾客的问题,不是‘讨好’,是‘让顾客愿意下次再来’。

 咱们把‘服务’想透了,超市和酒店才能做长久。”

 王燕沉默了几秒,慢慢点了点头,眼里的疑惑变成了认同:“你这么一说,妈就明白了, 不是让员工受委屈,是让他们拿该拿的钱,干该干的事。

 让顾客舒服,咱们也能赚钱。

 这道理,跟做地产其实是一样的,都是‘待人以诚,才能长久’。”

 “可不是嘛!” 张伟豪顺着话头往下说,还特意补了句专业背景,这个就是自己大学专业课上学的。

 “妈,三产的划分可不是随便说的,是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《经济进步的条件》这本书里提出来的,现在全球基本上都认这个划分标准 。

 把经济分成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三大块,这三大块就像支撑经济的三根柱子,少了哪根都不行。”

 特意加重了语气:“您想啊,服务业能跟农业、工业这种‘吃饭的根本’‘造东西的根基’并列,就知道它的分量有多重了。

 以前咱们觉得‘只有种地、进厂才是正经事’,其实不是 ,

 现在城里人吃饭靠餐馆、出门靠交通、住店靠酒店,早就离不开服务业了。”

 为了让王燕更明白,张伟豪还举了城市的例子:“您看魔都、广深这些发达城市,街上最热闹的不是工厂,是商场、餐馆、酒店;

 写字楼里最多的不是工人,是做金融、做咨询、做旅游的,这些全是服务业。

 反过来,那些经济落后的地方,他的服务业肯定是跟不上的,人没都没钱消费,那服务谁去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