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1章 人民群众的狂风暴雨(第3页)

 做空次贷赚来的千亿资本,早已让他跳出了 “为钱发愁” 的困境,就像那句电影台词说的,“站着也能把钱挣了”。

 比起金融市场里快进快出的数字游戏,他更想把钱投进能落地、能生根的实体项目里。

 这些项目的意义,远不止 “赚钱” 那么简单。

 超市要招人理货、收银、做熟食,酒店要招前台、保洁、厨师,农场要招农民、技术员、物流员 。

 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。

 他心里清楚,“大而不倒” 的核心从来不是规模多大、资产多厚,而是 “跟多少人的生计绑在一起”。

 当一条产业链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有饭吃、有活干,它就有了抗风险的 “民生底气”,这才是比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更硬的底牌。

 “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” 张伟豪想起这句话,眼神沉了沉。

 他手里握着千亿财富,难免会被人觊觎。

 或许是某些想分一杯羹的资本,或许是试图拿捏他的势力。

 但如果他的产业里,藏着无数工人的饭碗、农民的收成、消费者的信任,那些人动他之前,就得先掂量掂量:

 动他,是不是动了成百上千个家庭的生计?是不是要面对 “断人活路” 带来的反噬?

 这也是他一直坚持 “对工人好一点,再好一点” 的原因。

 西部矿业还有西部建设工人,他要求工资比同行高 20%,还得按时发放;

 以后超市、酒店的员工,他不仅要给高薪资,还要缴齐社保、建员工食堂。

 不是单纯的 “仁慈”,而是把 “人” 变成产业链里最稳固的一环。

 当工人觉得 “跟着张伟豪干有奔头”,当农民觉得 “给张伟豪的农场供货能赚钱”,这些人就会变成他的 “隐形后盾”。

 等农场、超市、酒店的产业链彻底转起来,等更多人靠着这些项目过上安稳日子,他的 “底牌” 就真正立住了。

 到那时,再有人想打他的主意,就得先想想:

 自己能不能扛得住那些 “要吃饭、要养家” 的人民群众的狂风暴雨?

 能不能承受住 “断了民生根基” 的后果?

 夜色里,他的眼神格外坚定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自己要想世世富,那就要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
 金融赚的是 “快钱”,实业攒的是 “人心”;

 快钱能让人一时风光,人心才能让人长久安稳。

 他要做的,就是把这千亿资本,变成扎在民生里的根,变成别人动不了、也不敢动的底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