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8章 科技的赌局
他心里悄悄盼着,这场卡内基独奏会能让田秀琴放下执念,放过周妙可,也放过她自己。
到时候,他就能和周妙可在米国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了。
但这份对未来的憧憬,很快就被他按下。
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:趁着金融危机的东风,他在米国开启 “买买买” 模式。
直到亲身站在米国的市场里,张伟豪才真正体会到这场危机的冲击力有多猛。
曾经高高在上的巨头企业,如今一个个露出了脆弱的一面,成了他眼中绝佳的收购目标。
他摊开桌上的拟收购名单,眼光最先落在 “飞索半导体” 的名字上。
这家全球第三大闪存芯片供应商,曾是半导体行业的标杆,可随着金融危机深化,市场对芯片的需求断崖式下跌,加上银行收紧融资,
早已不堪重负,如今正徘徊在破产的边缘。
对张伟豪来说,这无疑是 “捡漏” 的好机会, 拿下飞索,就能直接掌握成熟的闪存芯片技术,为 “铸梦” 的科技版图打下重要一棋。
名单上的另一个名字,已经被他画上了勾。
德州仪器旗下的手机基带芯片部门。
就在几天前,德州仪器为了收缩业务、回笼资金,宣布出售这个部门,张伟豪没给其他资本反应的时间,
直接带着团队上门谈判,以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,将整个部门打包收归 “铸梦” 旗下。
这一步棋,不仅让他拿到了基带芯片的核心技术,更打通了未来进入手机产业链的通道。
不过,收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`第′一_看+书¨罔~ ¢庚`薪¢最·全′张伟豪最初的计划里,还列着 “采购 32 纳米光刻机” 这一项。
他本以为金融危机下,米国对高科技产品的管控会松动,可一打听才知道,自己还是太乐观了。
1996 年签署的《瓦森内协定》像一道铁闸,早就把这条路堵死了, 协定明确规定,成员国向华国出口高端设备和技术时,
必须遵循严格的限制条款,尤其是半导体领域,普遍执行 “n-2” 原则:即出口的技术,要比全球最先进水平落后两代。
“科技无国界”,这要多脑残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啊。
32 纳米光刻机作为当时的高端设备,自然被划入了 “限制出口” 的范畴,任凭他动用多少人脉、开出多高的价格,都没人敢越雷池一步。
张伟豪靠在真皮办公椅上,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,金属质感的桌沿映出他沉凝的神色。
面对史密斯关于光刻机的 “泼冷水”,他心里没有半分失落,反而多了几分被现实敲醒的清醒。
这场在米国的收购潮,从来不止是 “抄底捡漏”,更是为了摸清全球科技产业的底牌,而此刻,“光刻机” 这张底牌,正赤裸裸地告诉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