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0章 新官上任的试探(第2页)
张伟豪早有准备,从公文包里取出整理好的文件,推到盖特纳面前:
“盖特纳部长,目前我们已完成 150 亿美金的投资,主要投向三个领域:中小企业纾困、基础设施建设,还有一部分潜力较大的新兴科技公司。
所有资金流向的明细报告都在这里,您可以过目。”
盖特纳拿起文件,快速翻阅着,手指在关键数据上停留片刻。忽然,他抬头看向张伟豪,
问了个看似无关却暗藏深意的问题:“张先生恕我冒昧,您是华裔美国人吗?”
“哦,我是华夏公民,目前还没有美国绿卡。¨6+1~墈¨书·蛧* .庚¢新/嶵.全/”
张伟豪坦然回答,心里却警铃微动, 身份问题,果然是绕不开的坎。
听到答案,盖特纳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,目光重新落回文件上。
报表里的投资明细清晰可见:最大的一笔是 50 亿美金的高盛优先股,其次是克莱斯勒大厦的收购,
还有两笔投向特普集团的业务,剩下的则分散在十几家科技与互联网公司。
“看来张先生对科技板块和互联网领域格外看好?”
盖特纳合上文件,语气听起来平淡,却像是在确认某种判断。
“确实,” 张伟豪不卑不亢,“我个人更倾向于投资‘有趣且能落地消费市场’的科技公司,
这类企业既能创造实际价值,也具备长期增长潜力,符合铸梦的投资逻辑。”
他心里很清楚,盖特纳的追问绝非偶然。
自己的华人身份,加上集中投向科技领域的资金,难免会让美国政府部门心生警惕。 好在他早有分寸:一来当前市场对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敏感度尚未达到后世的高度;
二来他对科技公司多是 “合作投资” 而非 “直接收购”,既规避了政策红线,也不会显得过于激进。
主要是,这些科技巨头本就不会轻易出让控制权。
“还是要再次感谢您对美国经济的支持,” 盖特纳的语气缓和了些,“不过目前落地的资金刚过 100 亿,关于后续的 300 多亿,您这边有大致的计划吗?”
“盖特纳先生,这一点还请您理解,” 张伟豪摊了摊手
“铸梦不是我个人的公司,所有投资项目都需要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的集体决策。
而且投资不是拍脑袋的事,每一个标的都要做大量的尽职调查,确保风险可控、回报可期 ,
这些流程上的严谨性,相信您作为财长,一定能理解。”
他刻意强调 “集体决策”,既是为了降低自己的 “存在感”,也是在委婉地拒绝对方过度干预投资细节。
盖特纳显然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,却没有继续追问,反而摆出合作的姿态:“张先生说的这些,我都明白,也绝不是要逼迫您加快进度。
只是想提前了解下您后续的投资方向,看看财政部是否能提供一些政策支持,比如税收优惠、审批便利之类的,
帮您的投资更顺利些。”
这话看似释放善意,实则又是在进一步试探他的布局。
张伟豪心里通透,却没有接话茬,只是笑着耸耸肩:“具体的投资方向,其实很简单, 就是我们团队经过评估后,认为‘能赚到钱’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