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3章 最寒酸的团队(第3页)

 团队成员清一色高学历 —— 有香江大学的金融博士,有曾在高盛任职的分析师,

 每个人都能熟练切换普通话、英语,甚至还能流畅用粤语沟通,专业素养一目了然。

 “之前我大部分时间在米国和内地,对香江分公司的关注确实不够,这里先跟大家说声抱歉。” 张伟豪坐在主位,语气诚恳。

 看着员工们脸上略显受宠若惊的表情,他摆了摆手,继续说道,“不过从今天起,这种情况会改变。”

 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规划:“大家对铸梦应该有一定了解,最初我们是做对冲基金起家,现在在米国已经拓展了投行业务。

 接下来,香江分公司的核心方向,我定在金融与银行业 —— 依托香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,

 结合大家的专业能力,再加上铸梦的资金支持,我相信咱们完全能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。”

 这话一出,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随即又泛起细微的兴奋骚动。林伟华和员工们对视一眼,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期待 ——

 他们早就厌倦了 “资金中转站” 的清闲,渴望能参与真正的投资项目,施展自己的专业能力。

 之前之所以没主动提,是怕违背总部的战略方向,如今张伟豪亲自定调,相当于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
 “张先生,您的意思是,我们接下来可以参与香江本地的金融投资项目?” 一位戴眼镜的分析师忍不住问道,声音里带着激动。

 “不仅是本地。” 张伟豪点头,语气更坚定,“香江分公司要成为铸梦对接全球金融市场的‘桥头堡’。

 既要做香江本地的股权投资、债券发行,也要联动东南亚市场,甚至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。

 比如接下来,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港股的科技板块、东南亚的消费金融领域,还有香江本地的银行业牌照申请,这些都是咱们的发力点。”

 他的话让整个会议室的氛围彻底活跃起来。

 林伟华立刻补充道:“张先生,我们团队之前就筛选过几个港股科技公司的定增项目,还有东南亚支付平台的投资机会,

 只是一直没敢推进,现在正好可以把这些项目重新梳理,做深度尽调。”

 “很好。” 张伟豪赞许地看向他,“林总,你牵头成立一个专项小组,这周内把筛选出的项目资料整理好,我们下周开会讨论。

 另外,关于银行业牌照,你也联系下香江金融管理局,了解下申请流程和要求,这是咱们长期的重要布局。”

 “没问题,流程我熟悉,我明天就安排。” 林伟华立刻应下,脸上满是干劲。

 之前那种 “守着金山不用” 的憋屈感,此刻全变成了对未来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