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天津港消息,林渊心思渐起(第2页)

 

 “周师傅您太客气了。都是为了工作嘛。”
 

 林渊顺势接话,语气自然地问道:
 

 “这跑一趟天津港,路上得耗不少时辰吧?路况还好?咱们厂里物资进出,可少不了你们运输队的辛苦。”
 

 “可不嘛!起早贪黑,顺利的话也得披星戴月才能回来。”
 

 话匣子打开了,老周索性靠着车胎跟林渊唠起来,
 

 “路倒还凑合,就是闷得慌。墈书屋 首发不过嘛…”
 

 他左右瞟了瞟,声音压得更低,带着点眩耀,
 

 “天津卫那码头,是真开眼!好家伙,大轮船跟铁山头似的!偶尔还能见着些稀罕洋玩意儿,听说那边……咳……”他及时刹住话头,给了林渊一个“你懂的”眼神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 

 “咱们厂好些紧俏的零配件,都得从那儿捣鼓回来。”
 

 林渊心中暗忖,面上却只是附和着点头:
 

 “看来这天津港真是咱们厂生产线的生命线之一啊。周师傅你们可是关键人物。”
 

 他又看似随意地打听:
 

 “那边除了零件,还有其他什么新鲜事物不?也好让咱们广播站多宣传宣传工人兄弟开阔眼界。”
 

 “新鲜事物?那可多了去了。”
 

 老周得了实惠,话也密了些,虽不敢说得太明,但也含糊地提了些码头见闻和南北货流的差异。
 

 “怎么,林广播对那边有想法?想搞点大新闻?”
 

 “就是好奇,总听人说热闹,没机会去见见世面,多了解点,广播内容也能更丰富不是?”
 

 林渊笑了笑,用工作理由轻巧地将话题带过,又闲聊了几句路上的风光和注意事项,便借口广播室还有事,告辞离开。
 

 这条线,算是初步搭上了。
 

 林渊心里清楚,在这个信息闭塞、流动困难的年代,天津港这样的水陆码头,无疑是窥探外部世界、捕捉风向信息的绝佳窗口。
 

 老周这个常年跑外的司机,其价值远不止半瓶酒。
 

 广播员的身份,为他接触各路人马、打探消息提供了完美的掩护。
 

 下午,播完最后一段稿子,下了班。
 

 林渊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