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散兵(第3页)
而一开始就想招募的赞画房,反而迟迟没有合适人选,不过这也赖不得石望。
这赞画房计划人数本就不多,仅仅六人而己,不可将就用,更容不得滥竽充数。
因此这事急不得,加上王维章给的时间有限,杨凡的事情多如牛毛,安顿好高源和阎宗盛两伙人之后,杨凡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。
银子。
杨凡除了上供给王维章那一笔之外,其他并无大的花销,手上还有大十几万两,此时还是够用的。
手上银子虽属于不义之财,但是一首只出不进,再多银子也有花光的那一天,他并非坐吃山空之人。
更何况养一支军队,和养吞金兽没什么区别,十几万两够得了一时,够不了一世。眼下杨凡手上还有银子,自然就要考虑如何用钱生钱。
脑子里有来自后世的见识,有了本钱,杨凡自然知道要论挣钱的行当,虽是多如牛毛,可真要说投资最小,利润最大,那自然就是金融业。
在明朝崇祯年间,什么保险、基金、股票脱离了互联网的加持自然是玩不转的。但有一样东西却是可以,那就是钱庄。
此时的钱庄作为民间金融机构,主要经营银两与铜钱的兑换、存银、放贷及汇兑业务。
与现代银行相比,最大差异便是钱庄都是私有的,且要在钱庄存活期银子,存银者反而还得给钱庄保管费。
因而此时官僚和地主自己大量窖藏白银,长久以往,导致市场流通货币短缺,钱庄流动性紧张。
这对杨凡这个后世人来说,则是妥妥是赚钱的大好机会,只需要以利息引诱达官富商存银,再转手放贷,这一进一出,用别人的银子当本钱,就能挣到利润,简首不要太轻松。
杨凡此时手头有银子,当下也不耽搁,再次找到唐文卓,就要提议联手开一家新钱庄。
------------
注释1:夜不收,“夜不收”是明代特有的侦察兵种,名称源自其“专司夜间活动”的特点,职能更偏向高风险、高隐蔽性的渗透侦察。
据《明会典》《武备志》等记载,其核心任务包括:夜间潜入敌境,刺探军情、绘制布防图,截取敌军传信、抓捕“舌头”(俘虏)、传递紧急情报。
配合主力作战时,有时也承担夜袭前的标记路线、点燃信号等任务。
相对普通士兵,夜不收的活动环境更危险,需深入敌后,因此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,需具备夜间潜行、野外生存等特种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