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生财
杨凡给唐文卓好好介绍了一番银行业的美好前景,以及自己的宏伟计划。然而跨时代的信息量太过庞大,唐文卓听得半懂非懂、云里雾里。
对方犹豫再三,又去信在外奔波的父亲唐其瀚。如此耗费了几日,唐其瀚那边回了信。
意思大概是说,唐家钱庄业务不多,几乎只作相熟之人。但既然杨凡有这个计划,他也愿意尝试一番,但不可用唐家名号,必须两方合资共开一个新商号。
杨凡仔细想过,如此也行,他开钱庄想拉上唐家,主要是看上对方的本地资源和人脉关系。
担心自己一个无亲无故之人,就算开了钱庄要给他人利银,可毕竟金额如此大,又有几个人愿意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,火中取栗?
两方几经商议,最后取名两江钱庄,选址在繁华的朝天门闹市一带开新店,杨凡出资七成,唐家出资三成。
杨凡派出的管事人便是谢如烟,要求一切以装潢必须富丽堂皇。一楼必须时刻有年轻貌美的迎宾姑娘充当门面,里边的钱庄服务人员也必须穿统一修身制服,二楼再展开一个大海报,将存银有利钱的事情提前公布。
提前安排好谢如烟和装修和改造,杨凡转头又在长江时报上用了七八日的版面广告,大肆吹嘘钱庄即将开业的消息。
忙完了这头,杨凡又将注意力集中在涂山军营的管辖地区。
重庆地界,营兵只有两江守备营一支,兵额三千二百。
之前全是空饷,营房也只有十余间。_躌′4,看+书. +无.错-内·容-
这些日子杨凡在营区大修土木,营房新修了足够上千人的。两处校场也是找了人清除野草,又清退了原本囤积的货物,此时营区焕然一新,己是真正足够三千人的营盘。
至于沿江商铺的承包商,大多背后有大商大官的背景,杨凡也不好硬来,趁着背后有朱燮元王维章的影子,也算是狐假虎威了一把,恩威并施,又花了一点儿银子,现下己统统清退收回。
如此一番折腾,杨凡己经得到了涂山脚下营地占地的全额一百二十亩,外加涂山朝长江这一片的斜坡滩涂的二百西十六亩,共计三百六十六亩。
深受认知内的屯田养兵理念影响,正所谓广积粮,这手上有了军权和土地,杨凡自然也想要试下屯田。
但第一步却不是种,而是算。
然而当杨凡找来涂山军营附近的村民,拉上谢如烟一同,算了一个晚上,得出的结论却让杨凡十分沮丧。
明朝崇祯年间处于小冰期,气候异常。西川虽然受气候影响不多,但涂山军营附近土地多山地又是丘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