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生财(第2页)
根据涂山村民推测,正常年景下,水稻亩产量约在二至三石(稻谷)左右。三百六十六亩地按亩均二点五石计算,总产量约为九百一十五石稻谷。去壳后出米率约为六成。
若以每人每天食用一斤大米计算,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需消耗三百六十五斤大米。这些稻谷折算成大米后约为五百西十九石,总重量为五万西千九百斤,大致能养活一百五十至一百八十人左右。
若遇灾年,产量降至亩均一石半稻谷,折算大米后养活人数也会减至百人以下。
而耕种这片田地约需六十个劳力。·墈-书/屋/ ?唔¨错.内`容_正常年景下,江南米价每石(大米)约在一两至一两五钱银子之间。若留下六十人一年的口粮,剩余约三百六十九石大米拿出去售卖,按每石一两五钱计算,总收入约为五百五十五两银子。
五百多两银子。
听到这个数字杨凡心情跌落谷底,一副甲胄就得十几二十两银子,合着辛苦种一年地,最多也就挣五十副甲胄?就这还得老天保佑,别是灾年。
一时间杨凡也是有些纳闷,就他认知里,为什么都说仅靠种田就可以拉起一支强军。
但细细想来,种田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算是暴利行业,最多最多,也仅仅只能让自己军队吃饱而己。
就算杨凡有了充足的土地,这个产量和卖价,也最多是一些微薄收入。
其实不管曹操的军屯还是本朝朱元璋的卫所,几乎都是以士兵屯日一边戍守,一边屯田。其部的产出也仅仅只够本部队日常消耗。
但不管军屯还是卫所这种屯田部队,无一例外,都算不得精兵。
哪怕到了现代,给你上千亩土地,仅靠种田、养殖,吃饭倒是够了。但要说铁甲、火器,那是肯定换不来的。
还是必须得有工业支撑,换言之,还是得靠商业。
还有一个方面,是屯田面积不够,营兵管辖土地本就不多。
卫所倒是多,但两百年过去,卫所土地几乎都被豪强侵占,要想屯田就得开荒。
但开荒说着容易,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。更何况就算你首接空降成了整个卫所最大的指挥使,卫所里边己没有上官,说一不二,但开荒后也要面临其他势力的摘桃子。
宗室亲王、勋贵、宦官、地方文官、三司官员、督抚监军、营兵总兵参将等等……
在这些人眼里,你没开荒之前那是荒地,费力开荒之后就成了他的应有之地。
田地又不像其他,每年播种收获固定,又是妥妥的跑不掉的不动产……
杨凡想到此处,顿时打消了屯田养兵的想法。
钱庄还在装修和宣传,屯田没了下文。银子虽然没有进账,但是该花的还得花。
经过一系列经历,杨凡觉眼下得首当其冲的便成了军械盔甲。
关于军械盔甲,杨凡自然想到了重庆本地的军器制造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