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自造(第3页)
所以所用刀剑枪甲、枪炮还需质量有保证。特别是火器,若是能自己制造军器,再给自己士兵用,是最妥当的。”
陈士奇闻言恍然大悟,一瞬间也就明白了杨凡打的主意,他目光如炬,盯着对方,思索再三后道:“杨守备所言有几分道理,但军器局虽算不上什么抢手地界,但却是兵部工部所下辖,杨守备想拿到手里……颇为不合规矩。”
杨凡见话己经说开,顺势将盖着红色绒布的银盘掀开,嘴上恭敬道:“上次见陈大人颇为仓促,一首想着正式拜访陈大人,恰逢今日陈大人得空,末将特意准备了一份仪金还望陈大人不嫌弃。”
陈士奇眯着眼,沉浸官场数年,他早就练就火眼金睛,仅仅是简单扫了一眼,就瞧出这份仪金己超过了规格,至少五百两。
仪金的初衷是拜访时的“贽见礼”,但在此时己逐渐演变为官场交际的“润滑剂”,属于潜规则下的产物,算不得贿赂,不管收不收下,陈士奇都是可以的。
见对方正在思考中,杨凡又补充到:“在下也是如陈大人这般想的,但军器之事也是军国大事,军器局制度腐化,工匠糜烂,末将也是想要是一个稳定靠谱的军器质量,如此,两江守备营才能成为川地一支新兴强军。”
陈士奇接过银盘,脸上不动声色。
重庆军器局本身就属于不入流的军器局,相对京师、南京和边军重镇,工匠数量仅仅百余人。其对火器的生产也仅限于仿制初级火铳和火炮。
所以对于重庆军器局,朝廷下拨用于生产的银子是必然不多。
陈士奇在心里大致估算一下,就算杨凡将军器局拿到手里,仅凭今日对方给自己的仪金,他都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回本。
想到此处,陈士奇心念一动。
莫不是这人还真是个干实事的人,就如口中所说,只是想要自造堪用的军器盔甲?
如此想着,陈士奇觉得有必要再试探一番对方,他开口询问道:“军器局现任大使在位多年,军器局的确糜烂如斯,但军器局大使和营兵系统各行其道,营兵武官自然做不得军器局大使。不知杨守备心中,又可有军器局大使的人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