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家丁(第2页)
明朝后期,卫所制度逐渐瓦解,在嘉靖时期,朝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于是正兵制营兵体系形成,不再半耕半军,而是成为职业军人。
后来随着时间推移,营兵士兵里,再次出现两极分化,形成了将领亲信,这些私人武装被称为“家丁”,将领对家丁有绝对的控制权。-暁*说_C,m-s. *已_发!布,罪^薪+蟑^結`
家丁的待遇相对优厚,装备也较为精良,主要任务是保护将领及其家族的安全,同时在战斗中充当军队的核心力量。
正常来说,家丁也并非杨凡最开始所想的,就是招兵的时候,看见哪个新兵魁梧、哪个精壮,就招揽谁做亲信家丁。
这种家丁在整个明代军界里边,虽然肯定有 ,但比例却不占主流。
家丁更多的是来自于亲族血亲这种有血缘维系的,没有同样血脉,最次的那也得是乡党。
就是和主将从小一起长大的,因为这些人和将领几十年的感情,又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信任。所以也只会效忠于将领本人,并不在意上级的上级。
其实也不是只有明朝一个朝代才有这种制度。
就比如三国时期,吕布带着一千精兵就敢横冲首撞,后来吕布被打败了,他留下来的家将大部分跟着张辽混。张辽才得以以降将身份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首。
甚至还能在逍遥津用区区八百兵马,杀得孙吴十万大军丢盔弃甲。
八百人对战十万人。
你让真让他带八百乡勇出城去试试,都不用死一个人,绝对还没到吴军跟前,就自个一哄而散了。
所以这些人也必须是他最核心的家将,才敢跟着主家这般舍生忘死的冒险。
还有项羽,后世许多专家对于项羽为什么宁愿自刎乌江,也不愿过江东分析了一大堆原因,什么局势、环境、心态、虞姬,其实那都是次要的。
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项羽从江东带出来的家将己经损失殆尽,队伍伤到了根基,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