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家丁(第3页)

 死的那些家将都是他侄子、外甥、发小、乡党,全部属于他这一生的不可再生资源。和招兵首接招来的那些白丁、不认识的甲乙丙丁,完全不是一种力量。 

 再比如唐朝李世民,为什么李渊不敢随意处置李世民,也是因为对方家将亲信众多,并非是他这个皇帝一句“剥去兵权”,就能肆意架空的。 

 所以一个好汉三个帮,亲朋好友乡党全部没了,主将也就基本上不可能东山再起了。 

 杨凡手下几个千总,只有寇汉霄这个没落将门带着他自己的家丁,所以他对募兵的期许也是最大的。 

 云南平叛中,吴广余逃走之后的大则勒战斗中,寇汉霄的家丁基本上就充当了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,帮杨凡在下边控制住了最底层的士卒。 

 过程中这些家丁也是折损了好几人,但就杨凡所知,这几日寇汉霄拿到朝廷的正式千总批复后,他又有数名乡友过来投奔,被他收下了。 

 杨凡不怪他,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这是人之常情。 

 杨凡在寇汉霄的上边,而在寇汉霄的下边,那些把总们又有自己的家丁,就这么一层一层,构成了效忠链条。 

 家丁除了享受最豪华的武器盔甲之外,月饷基本都是普通士卒二倍左右。 

 抠门如周大焦这等人,他手底下那五六十个家丁也是大部分披甲,武器更是一应俱全。 

 底下普通士兵可能数月没有拿到月饷,但他那些家丁月饷可是从不会短缺过。 

 但杨凡这一伙人底子薄。 

 乡党亲朋好友几乎没有,就算要招心腹家丁,怕也只有招募陌生士兵一途。 

 寇汉霄、张攀等人一首想要快些招兵买马,也是想着自己能早些挑选自己的家丁,早些培养感情。 

 但杨凡来自后世,明代这等招募家丁的制度,他是万万不可能照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