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野战炮(第2页)

 “那大人是要弗朗机炮、虎蹲炮?” 

 “虎蹲炮我知道,弗朗机炮又是什么?” 

 “佛朗机炮是后装滑膛火炮,采用子母铳结构,母铳配备多个预装弹药的子铳,可快速更换以提高射速,据实战表现,一刻(14.4分钟)可发射西十发。\优-品·小~税*网/ -耕^歆_嶵¨全^” 

 杨凡点头:“射速不错。” 

 “但因为子铳与母铳接合处气密性差,导致射程受限,有效射程仅约三百步左右。远不及红夷大炮。” 

 听了这射程后,杨凡头大如斗,他并不是什么军事迷,能如数家珍把每种火炮射程、威力、造价、重量说出来,相对而言,虞承文这个土著技术迷反而更为专业。 

 但好在,杨凡来自后世,他知道后世的军事的大概发展方向。 

 也知道一百多年后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拿破仑,以及他的制胜法宝。 

 拿破仑原话:“炮兵是战争之神,决定战争的结局。” 

 以前杨凡曾在图书馆读过拿破仑的自传,拿破仑对炮兵的重视及其战术创新,是其军事体系的核心。 

 其通过炮兵与多兵种协同、机动性作战、集中火力歼灭敌人的系统性战术实现连续胜利。 

 但首要一点就是要标准化生产,统一火炮口径,制定如12磅、8磅、6磅野战炮这类标准,简化后勤,法军每门炮配弹60-80发,射速达每分钟2-3发,而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平均1发/分钟。 

 在此基础上再机动化部署,设计轻便炮架,用木质炮轮包铁,前车配6匹马,让6磅炮可随骑兵快速机动,12磅炮在平坦地形时速达15公里,从而步炮协同,甚至骑炮协同。 

 有了标准化火炮,然后就是“炮兵决胜点”理论。 

 理论要点就是在战役关键阶段,如敌方阵线中央或侧翼薄弱处,快速集中20-30门炮,形成每分钟50-80发的密集火力,在5-10分钟内撕开缺口。 

 拿破仑的连续胜利本质是炮兵革命与军事体系创新的结合。他将火炮从攻城辅助转化为野战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