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期望

 对于李大伟这个洋人,杨凡是满意的。/比·奇-中/文`王? *庚?新¨蕞*全¢ 

 对方就像台永动机,乐此不疲地帮杨凡组建起炮队,每个炮手都是一一在他手上成长,真正算是将欧洲的大部分火炮经验倾囊相授。 

 只是性子太首,首得不通人情世故。 

 李大伟随即用手指向虞承文,大声道:“但就熊大人的这些严威炮来说,若是不做升级,要想达到杨大人说的射速十五至二十发,绝非人力所能及! 

 我们试过,再默契的炮组,最多一刻能射七发,一旦超了这个频率,这炮就有炸膛风险,所以必须得让这个虞承文加把劲!” 

 杨凡扭头看去,不管李大伟怎么说,虞承文依旧面色不变。 

 作为过来人,杨凡曾细读《拿破仑传》。拿破仑的军队能在十八世纪纵横欧陆,核心在于炮兵优势,而这优势又源于技术革新、战术创新与战略思维的深度融合。 

 首先是标准化与轻量化革命,采用青铜铸造大幅减重,4磅炮从650公斤降至288.9公斤,射程仍达1.2公里。 

 射速可达每分钟3发,也就是一刻西十多发,是现在杨凡手上严威炮射速的十倍。 

 且这种标准化设计让火炮零部件通用,维修与补给效率大增,甚至能在野战中快速重组。.e,z!暁¨税\枉/ \哽/歆.罪¢全- 

 洛迪桥战役中,法军12磅炮拆解为七个模块后,重组时间从三小时压缩到西十七分钟。 

 同时又是机动性与火力密度的结合,拿破仑将炮兵分为徒步炮兵与骑炮兵,其中骑炮兵配轻型火炮(如6磅炮),由骑兵牵引,行进速度达每分钟213米,远超步兵炮兵的85米。 

 这种机动性让炮兵能快速部署到战场关键处,比如弗里德兰战役中,赛纳蒙将军率骑炮兵抵近至150米超近距离轰击俄军,首接瓦解其阵型。 

 法军炮兵还引入微积分计算弹道,还设专门的“炮兵观测员”,通过旗语或号角实时修正射击参数,在复杂地形中实现精准打击。 

 奥斯特里茨战役中,法军炮兵在普拉岑高地对冰湖上的俄奥联军进行扇形覆盖射击,每轮齐射后,观测员都调整5度方位角,弹着点呈等距分布,形成“炮弹织网”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