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 皮甲(第3页)
赞画房众人一声招呼,己尽数围到地图前开始商议对策。
杨凡只觉呼吸略促,客气问道:“其余明军尚未抵达,此地仅有你我两军。不知秦都督有何高见,可御流寇?”
那石砫兵并未兜圈子,首言道:“流寇两股合兵,动辄数万,单靠一营兵马难以应对。都督之意,仍需你我两军合力,方能正面迎击流寇。”
“那贵军何时能到大宁,与我部会师?”
“我部夺回奉节后亦在尾随流寇北上,但为防流寇折返围合,不敢追逐过近,与流寇相隔约有半日路程。”
听闻此话,杨凡松了口气,半日时间秦良玉就可以赶到。
他自己这三千兵马,在大宁县守个半日还是绰绰有余。
他当下说道:“如此甚好,我军便依托大宁城而战,阻击流寇,以防大宁复陷。同时静待你部石砫劲旅到达。届时,两方南北夹击,流寇可破!”
---------
注释1:
据《重庆历史政德人物秦良玉》明确记载:崇祯七年二月(1634年),张献忠、高迎祥入川,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,于夔州(奉节)击败张献忠,迫其退走。
同时明末流寇分合无定,据《明末农民起义大事年表》载:崇祯七年,高迎祥、张献忠联合入蜀,陷夔府、破房县、保康入川;二月攻夔州、破大宁,为秦良玉所扼。
注释2:
白杆兵多数是皮甲、藤甲。石砫土司兵的藤甲和皮甲传统可追溯至宋元,《宋史·蛮夷传》便有“以藤为甲,遇矢不贯”的记载。
注释3:
据《明史·秦良玉传》载:天启元年奢崇明反重庆,……良玉乃出家财募兵,率翼明、拱明溯流西上,度渝城,奄至重庆南坪关,扼贼归路。……崇明败走,成都围解。
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、佛图关,复重庆。朝廷授良玉都督佥事,充总兵官。